|
【三伏将至 中医支招健康度夏】一年中最炎热的三伏天即将来临。中医理论指出,此时人体阳气浮于体表,脾胃相对虚弱,易受“暑湿邪气”侵袭,引发中暑、胃肠不适等问题。如何科学应对?綦江区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梅雪峰在接受采访时强调,三伏养生重在“防暑祛湿、养护阳气”,需从饮食、起居、运动、情绪等多方面综合调整。
饮食:清淡温和 注重卫生
梅雪峰介绍,三伏饮食应以清淡温和为主,多选清热解暑、易消化的食物,如绿豆汤、冬瓜、丝瓜、薏米、山药、莲子及小米粥。他特别提醒:“要少食冰镇饮料、冰淇淋;保证水分摄入以温开水或淡茶水为宜,出汗较多时可适量补充淡盐水,切勿一次性饮用过量冰水。”同时,应避免过于油腻辛辣的食物,以免损伤脾阳加重湿气。他还强调高温下食物易变质,“务必注意饮食卫生,生熟分开,食物充分加热,预防肠道传染病。”
起居:避免贪凉 保证睡眠
起居方面,梅雪峰建议要顺应天时,避免贪凉。“夏日要避免冷风直吹身体和冷水激身。适度使用空调,大汗淋漓时切忌立即冷水激身,宜先用干毛巾擦干汗水,待体温稍降后再用温水沐浴。”他提倡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可安排20至30分钟午睡补充精力。上午10点至下午4点高温时段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外出时务必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并携带防暑药品,如人丹、藿香正气水”。睡前温水泡脚至微汗,有助祛湿助眠。
运动:舒缓择时 莫过出汗
针对运动,梅雪峰指出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三伏天应选择清晨或傍晚凉爽时分进行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低强度运动。“要避免剧烈运动,高温下剧烈运动易引发中暑、脱水及心脑血管意外。”他提醒运动前后及过程中需及时补水,且“莫要过度出汗,过度追求大汗淋漓反而耗气伤津”。
情绪:平和戒躁 静心养神
“‘暑易入心’,高温易致心烦气躁。”梅雪峰强调保持平和心态至关重要,应戒躁戒怒,静心养神,可通过听轻音乐、阅读、冥想等方式调适心情,避免情绪大起大落。
特殊人群需加强防护
梅雪峰最后提醒,三伏养生核心在于顺应自然规律,保护身体正气,重在“以热制热”“热养驱寒”。他特别指出老年人、儿童、孕妇、户外工作者及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患者属中暑和疾病高发人群,需加强防护,密切关注身体变化。同时需警惕“空调病”,定时开窗通风并增加室内湿度,避免长期处于空调环境引发鼻塞、头痛、关节酸痛、乏力等症状。
来源:綦江发布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