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发展之争一定是人口之争。稳人口保增长,说到底还是安居乐业。
根据住建相关最新要求,严控高层建筑,普通区县推广不高于6层建筑,以及重庆新出台的未建成区域新型社区规划,聊聊新时代区县及乡镇房地产的新发展路数,纯属个人观点。
一、区县:减少高层住宅,扩大低层建筑。一是相比高层建筑来说可以快速扩大城建规模面积,二是以改善型大户型为主,避免一家人各住各的尴尬局面。3代同堂4代同堂的目前除了在农村建房外就是多套小户型,对老的小的很难照顾周全。查看了各区县,基本都有当地普通高层一套半的钱左右的4室五室带院的房子(叫洋房别墅叫草棚都无所谓),我们大綦江相对来说这种房源不多,而且未来高层住宅必定是淘汰货,住宅模式除了土地受限的超大城市外,区县向性价比高的低层大户转向是往后的必然趋势。价格上严控在普通商品房的一套半左右,是区县能接受的最高上限范围,不要全部搞成所谓的富人房,功能上是改善房。少部分或个别高端的另当别论,毕竟有需求就有市场,有要彰显身份地位的就给他们整更高大上的独栋独门独院都行。严控炒房和房企暴利,优先惠及本地户口改善,綦江把带院大户型做成普通商品房价的大路货。
二、乡镇:人口大量进城后,乡镇就是个村庄,北方部分聚居的村庄比西部部分乡镇都大。乡镇要想留住人,大部分是小产权房,可供选的商品房与区县单价又相差不太大,宁愿加点选县城也不在镇上,导致镇上毫无吸引力,老破旧很突出。可不可以采取主城有些豪宅订制的做法,就是开发商拿地后找富人们单独个性订单式修建,只要给钱要多大有多大,想修啥修啥。乡镇上优势就是把大城市富豪们的路子走成大路货,普及到百姓。正规征地,想要建房在镇ZF以商业用地出钱买,按合规程序,把单独个体百姓变成微型开发商。当然,前提是在统一规划范围内,个体百姓按程序交钱拿地后各种报备报建,手续齐全后按报备图纸施工建设你想要的房子。
三、农村老宅:如果是符合条件的情况下,积极鼓励具备条件的在老宅上新建。建一个随便都要二十来颗,再装修再打理完善边边角角,怎么都要在本地贡献三十来颗,加上有老宅后回来的次数就多,多少也有消费。村庄也不至于完全荒废无人烟,能保留最后的净土和一丝烟火。
四、城里有房主要是教育医疗方便,乡下有房才是根本。目前相当一部分的家庭在城里有一套够住的后,基本余钱都够老家建一套,各种原因钱宁愿存银行也不拿出来,还是吸引力不够。
五、市场调查:我只是以本人身边认识的具有农村户口又有点小资的亲戚朋友作问卷聊天,如果可以,他们大部分都有在老家乡镇建房或老宅建房的意愿,这个就比较片面哈。
可以先试点再逐步推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