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2436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綦走发现丨“正己化人”张华庭(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楼)楼主
发表于 2023-12-5 10:26:1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重庆 重庆
新盛街道阳台村青杠沟张华庭故居尚存石雕。通讯员 微风轻轻 摄

文化服务志愿者二度贵州补充追访张华庭政绩。特约通讯员 杨友钱 摄


  本期接续11月8日、15日、22日的“綦走发现”专栏,继续追踪解读綦江先贤张华庭(区外史志一般记作张济辉)。
自省自警真亲民
  通过前三期“綦走发现”,可以看出《民怀篇》主要是称颂张华庭在贵州天柱县令任上时为官正直、为民众办好事的一篇古风。作者易佩绅虽然是张华庭的上级,但并不认识,只是在巡视中了解到张华庭的一些廉政实事,乃替百姓感怀而作。其中“亲官居,民上亲,而尊民家如己家,民身如己身。身家之责系何人,民饥民寒政有缺,民顽民愚教有失,仁心所至能贯彻。方欲给民所无,何忍剥民所有;方欲滋之使荣,何忍摧之使朽”等寥寥数语就刻画出了张华庭“布德德自流”,凡事为民作想的亲民官特征,并且提醒贵州的官员们主动与张华庭对照自省,“惟望同寅,共补罅(xià)漏。谁毁谁誉,靡薄靡厚。”
  据《綦江文史》第十辑(1990年)张集新《记祖父张华庭从政事略》一文介绍:张华庭曾在某任职地衙门石柱上撰联自书,“我也曾百姓过来,异地参观,动念当为民物计;尔莫谓一官好做,虚当坐理,举头犹有鬼神知。”他在务川县令兼理头桥厘金局一职时,有人诬告贪污,张华庭没有捂着藏着,刻“头上有青天,漫道毫厘容忽爽;桥边皆白水,须知局面本来清”一联公开作答,以示清白。
  张华庭革职回綦后,仍然积极关注綦江基层社会治理。宣统三年(1911年),他建议县令“取消百姓杀年猪的屠宰税”,获得批准。该免税政策维持至他去世七年后的民国十八年(1929年),因军阀割据而废止。但这一亲民爱民的减赋遗泽,至今仍在民间津津乐道。站在今天这个新时代去回看旧社会,更觉他骨子里为民呐喊的思想弥足珍贵。
  当然,张华庭毕竟属于封建官僚,有其阶级局限性。咸丰五年(1855年),荔波知县蒋嘉谷被起事苗民击毙,张华庭到荔波后,专为其建祠立祀,并亲撰楹联“问令尹之贤曰忠,看懔懔如生,自古艰难惟一死;有大勋于国则祀,叹滔滔皆是,几人梦想到千秋”以彰其“忠君护国”。光绪十年(1884年),张华庭在务川任上时,会同安化(今德江县)知县邓家绩禀贵州巡抚,请设后坪弹压委员会(治在今沿河县后坪乡),遏压红苗乱萌。任思南知府时,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张华庭札委务川县令聂定中,以“诣县辖境验某尸,兼绕道许家坝进府谒上司”为名,弹压许家坝起事农民,首领李成普亦被诛杀。
  重视教育成效显
  张华庭尤其重视教育,在天柱劝民息讼、移风易俗的同时,于光绪三年(1877年)筹款重修因咸丰、同治年间兵燹毁灭的凤城书院,并更名为凤山书院。建有头门、二门、屏墙、藏书楼、讲堂、斋舍、内室、左右厨等,规制更为完备。《凤山书院条例章程》是现存的清代贵州书院规章制度中最为完整的,其中“公议不由上官推荐,每岁中秋后,各绅士预先议举,由县禀明上宪,然后敦聘”的规定,即“公举官聘”山长,提高乡绅办学积极性。
  上任务川后,特建考棚于县衙右侧,亲临月课童生,以汇多士。光绪八年(1882年),务川学子赴省应试,共有6人中举,囊括了贵州近九分之一的举人定额,被誉之为“六子联科”,轰动贵州。据云南大学禹玉环《清代的贵州书院研究》一文介绍,光绪十年(1884年),张华庭继而在离城100多里外的浞水镇,督修培元书院,将诗书礼教伸向偏乡僻壤,务川兴文重教的风气从此延绵。《务川县志》将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科,又有5名务川学子考中举人,纳入《人物列传·张济辉》条目记功,足见他对务川教育影响之深远。
  张华庭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治贞丰时,常带自书自刻的大小字帖,散发乡村学究。听有儿童读书声处,即帮助说经解字,奖以笔墨。还饬令土司及各寨送子就学,以诗书化其质。可惜仅一年就离开贞丰,接任者以语言不通而中途废止。据《记祖父张华庭从政事略》一文介绍,当时受到奖励的学生饶焕彩后来回忆:“其流风移教,真使人没齿不忘。”
  移任遵义后,张华庭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恢复遵义府启秀书院、遵义县湘川书院的两院旧制,争取遵义县的办学自主权,增大遵义县生童的入学机会。
  张华庭因教案被“开缺离省”,回乡在瀛山书院讲学。风头过后朝廷拟改任云南井岗厅(后人注即思茅厅,在今普洱市。经查,云贵历史上并无井岗厅设置,仅在普洱市镇沅县振太镇有个小地名井岗,但又无设厅建置的历史。存考),看破官场的他推辞不就,专注家乡教育发展。宣统二年(1910年),与县人屈荪坞、田斗寅、伍濬祥、赵维翰、杨晴霄等人共同发起成立“綦江中学堂”(校址在今中山路小学),并亲书“中学堂”匾额。民国初年任綦江劝学所视学。
  据《綦江文史》第六辑(1986年)潘德潜先生撰文《綦江县留学生补遗》一文介绍,辛亥GM后全县教育仍袭旧制,并无创新影子,更无改革象征。为推动綦江中学堂顺利开办,张华庭提出“必须牢牢扣紧县大老爷这一关,否则寸步难行”的建议。经过努力,最终以日本弘文师范为模式,綦江中学堂才得以实现招生运行,为綦江教育革新打下雏形基础。
  未久,张华庭即回家课子消闲。大约2006年暑假期间,张华庭外孙,原重庆二中(后并入重庆二十九中)退休教师夏进,赠送给文化服务志愿者“搬螃蟹”一本由三峡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个人作品集《阳光之旅》,其中《“夏”说》一文中提到,他5岁时曾在张华庭故居青杠沟住过一段时间。张华庭把硕大的院落变成了托幼所,吸纳族戚儿童启蒙,还聘请有专门的幼教老师,至今还记得教唱过的歌词“毛毛雨,下个不停……雨打风吹行路难……”等,足见其对启蒙教育的重视,并且已经产生了现代幼儿教育思想的萌芽。
  承先启后传清廉
  在张华庭曾孙张高潮提供的《张氏族谱》中,张华庭于光绪十一年乙酉(1886年)夏撰写的《续谱序》有“济辉自同治甲戌(1874年),服官黔中……并摘录家君历年谕函附后,藉以广其训也”一句,再次证实了在张华庭已经为官一方后,其父张先达仍然对这位出色长子不放心,通过书信对儿子教诲不倦。而张华庭又把父亲的教诲附入族谱,以期代代相传以正家风,足见其对子孙后代的用苦良心。面对父亲张先达书信中对自己的赞许,张华庭如履薄冰,实录时以缩小字体表达谦虚谨慎,“若云饰文词,则予小字,所不敢也。”
  据《綦江县志》(1991年4月出版)介绍,张华庭一生从不祝寿,常语人曰,“做生就是敛财,扰民匪浅,为官者尤甚。”其在务川县修建的祝寿堤(详见11月15日“綦走发现”文《塔桥相配留传奇》部分)也并非是为自己祝寿而名,而是因时逢幕僚孙寿芝生日当天,提议现场视察工程进度庆祝,议及堤名时,突然想到同行诸君之字皆有“寿”而名之,“方堤之筑也,幕友孙君寿芝于其诞曰,‘至堤阅工为遐祝也。’余乃置酒,约周祝乔、王子寿、娄寿松诸君,尾至堤为祝。酒阑,诸君诘曰,‘斯堤将成,何以名之?’余曰,‘今之筑堤,欲川之永流长也。既祝寿于此,而诸君之字适符焉,即以名之可乎?’佥曰,‘善!’堤成,颂曰‘祝寿堤’。”这种不收贺礼“另类”过生的方式,即使在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都值得大力宣传弘扬。
  张集新《记祖父张华庭从政事略》一文还介绍,晚年的张华庭,赋闲正自青杠沟老宅,改旧居为“清溪草堂”,又名之“憩园”,并自作短序云:“同治甲戌(1874年)之官黔中,越先后三十年。时局变迁,日甚一日,回忆官海浮沉,如乘舟过惊涛骇浪之中,不知所止。今得平安抵岸,小憩家园,云无出岫之心,泉本在山之水,几生修到,得此山林,清福亦幸事矣。”活得如此通透,算是彻底归隐。
  张华庭临终前,还诫其子孙曰:“我欲贪脏,可为綦邑巨富。但不使人间造孽钱,留得一身清白,无愧先训之谆谆,无负民情之戚戚。纵一生清贫,箪食瓢饮,余愿为之”“尔等勤耕织,尚书文,戒浪荡,知疾苦,则将来之生计自无虞尔。”张高潮告诉文化服务志愿者,他的爷爷叫张世泰(张华庭子),就一生谨记张华庭教导,旧时开药铺当医生,遇到太穷的人,干脆直接免收诊疗药费,乡人敬称其七老爷。
  张华庭署理天柱时写下的《劝民息讼篇》中,有“志切凌云,我室必非公不至;心怀捧日,在乡则正己化人”一句,准确表达了他事事率先垂范的人格魅力。今天的正自场,原本叫镇子场,因与东溪镇子场(今镇紫街)同名,民国24年(1935年)官府要求更改。乡人即以他倡导的“正己化人”之意,改“镇子”为“正自”。“綦江滨河廉政文化长廊”展示的中国古代清廉精神典型代表6人,有关綦江的就只有张华庭。这些都足见张华庭在家乡的影响力非同一般。
文/特约通讯员 杨友钱
总编辑:孙萍
值班编委:周祥章
编审:谭禄柳
编辑:陈欣然
审校:付毅 熊秋平
文章来源:大美綦江



(2楼)沙发

发表于 2023-12-5 10:26: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綦江在线免责声明:
1.本论坛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和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2.请尊重网络道德,不发表污言秽语,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和个人隐私。
3.请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发布违法、违规信息,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民事和刑事责任。
4.请遵守论坛规则和版规,不进行刷屏、重复发帖、恶意顶贴、恶意灌水等行为,若有违反,有权予以删除。
5.严禁对本站复制和建立镜像,转载本站原创内容需获得本网站授权,同时需注明出自“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
QQ|联系我们|綦江在线 ( 24小时举报:13002367666 邮箱:2433943356@qq.com 渝ICP备14004530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85883000 渝公网安备 50022202000007号)

GMT+8, 2024-6-17 14:10 , Processed in 0.119158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AI 动漫卡通照制作| AI 画廊

© 2008-2023 qj023.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