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耳助听器綦江电力街店与您分享:(高德、百度地图搜索惠耳助听器綦江电力街店可查)
行走在路上的时候,用眼睛就可以分析出各类车辆、每个行人离我有多远,他们速度怎么样,我是可以从容的行走,还是需要快走几步,或者放缓速度让他们先行...... 每当意识到大脑+眼睛这种强大的功能的时候,我都忍不住感叹:大脑真的是这个世界上最精密无比的计算机,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只怕都比不上大脑。
不管身处何种环境,有声音传来,我都能感知到它的远近,甚至由远及近,辨别它是何种声音、有几种声音......大脑+耳朵也是相当强大的。
所以,每当有用户反应戴了助听器各种听不好的时候,我也很无奈,再好的助听器,怎么能跟好耳朵相比。
那又有人会说了,为什么戴上眼镜效果很好,戴上助听器效果不一定好呢?那是因为,眼睛问题比耳朵问题简单多了。 视力问题大多源于眼球结构异常(如眼轴过长或过短、角膜曲率异常),导致光线无法准确聚焦于视网膜,只要使用镜片调整光线折射路径,使焦点准确落在视网膜上就行。然而,也不是所有视力问题都能轻松解决,一些疾病导致的视力问题就无法解决,比如青光眼,糖尿病导致的视物模糊。 即使是屈光不正,可以通过矫正解决,也有不舒适、视觉范围变窄、眼睛变形、眼干不适、运动不方便等各种副作用。
听力问题则复杂的多,听损患者绝大部分是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是因为内耳毛细胞、听觉神经或大脑听觉中枢损伤所致,此类损伤会导致声音信号无法正常转换为神经信号传递至大脑,从而导致声音感知和解析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助听器虽然能放大声音,却无法转换声音信号和解析声音,所以它的作用是有限的。 如果是传导性耳聋(外耳、中耳问题),那么戴上助听器的效果是很好的。 在嘈杂环境,助听器使用者会觉得效果更差,能听到很多声音却听不清。这是因为,各种信号和噪声从不同方位传至两个耳朵的时候,会产生时间差和强度差。正常的耳朵和大脑能够利用这些差异从言语中分离出噪声,并对噪声进行一定程度的削弱,从而使我们在嘈杂环境下聆听言语也能更加清晰、准确。但是听损患者这种能力会有不同程度的衰减,所以提取、识别言语的能力也会不同程度的下降。所以,经常有“听得到听不清”的情况。
另外,听力下降对信噪比的要求也更高。 信噪比是指言语信号和噪声的差值(SNR),信噪比=言语信号强度-噪声强度,信号比噪声大的越多,信噪比就越高。
正常人轻松交流需要信噪比超过6分贝。听力每下降10分贝,信噪比的需求就要提升1-3分贝。所以,听力损失越严重,在嘈杂环境就越难听清。 然而不管怎样,尽早干预我们总能更多获益,听力下降及时选配助听器、双耳同时干预,总能让我们助听器效果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