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在线

标题: 綦江这个村从“穷山沟”到“绿富美”,变化真的好大! [打印本页]

作者: xia2021    时间: 13 小时前
标题: 綦江这个村从“穷山沟”到“绿富美”,变化真的好大!
初秋时节的隆盛镇振兴村
满目葱茏、瓜果飘香
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可谁能想到
十多年前这里还是綦江有名的 “穷山沟”?

从 “穷山沟” 变身 “绿富美”
振兴村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一起来看


▲航拍隆盛镇振兴村。记者 刘彤 摄

“那时候,村里缺乏生气,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邻里间更是矛盾不断。”振兴村党总支书记胡远勇回忆道。


2014年,振兴村成为市级贫困村,贫穷成为烙印在振兴人身上的标签。面对困局,振兴村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里找出路,依托“两山夹一槽,河路贯全村”独特地貌,以“蜜李花溪,和美振兴”为发展定位,科学规划了经果、花卉、农旅融合产业发展布局。

“山还是那些山,地还是那些地,关键在于如何让它们绿起来、活起来、生出‘金’来!”胡远勇说。

振兴村大力整治土地,引来专业农业公司,采集土壤送检重庆农科院,精准分析土壤各项指标,找到了李子这颗“金果果”。



▲邦荣果园里,工人正抢抓农时修枝整形。记者 张静 摄

邦荣果园是振兴村首批引进的业主,刚结束今年李子采收。果园里,工人正抢抓农时修枝整形。“我们果园种植了近千亩的李子,得益于良好的生态和科学管理,李子品质上乘,糖度高、口感绵软化渣!”果园管理人员孙治远介绍,“今年果园喜获丰收,产量约40万斤,半个月内就销售完了。”


十年耕耘,荒坡巨变。振兴村引进了10余家业主,原本没人要的“荒坡坡”都种上了李子树。“我们的李子一半多都种在20度以上的荒坡上,目前已经有3000亩规模,李子树既固土防蚀,又生‘金’富民!”胡远勇算起生态账:李子产业年产值近千万元,同步带动村民土地流转、务工等多渠道增收。



▲隆盛镇振兴村,李子成熟,游客享受采摘乐趣。(资料图片)记者 杨静 摄

近两年,在政 府的帮助下,数字化设备进驻振兴村:土壤墒情监测仪实时传数据,智能滴灌系统精准供水,物联网平台预警病虫害,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变。“智慧赋能让李子品质产量实现双提升!”胡远勇说。


花卉产业是振兴村的又一个重要支柱产业。300多亩的三角梅、西洋杜鹃,既是生态屏障,又是“美丽经济”。2024年,振兴村花卉销售额超50万元,带动村民人均增收2000元。



▲振兴村鲜花基地。(资料图片)记者 赵竹萱 摄

花海引客来。近年来,振兴村持续唱响“蜜李花溪 和美振兴”品牌,精心打造赏花节、采摘节等农文旅融合活动,年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


“看着村里产业兴旺起来,游客越来越多,我就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花田李舍民宿负责人廖连莲说,“民宿提供餐饮住宿服务,每年接待游客8000余人次,收入也有近30万元。”

“村里产业蓬勃发展,也给我们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好机会。”村民蒋云碧满意地说,“我在蔬菜基地务工,每年工作8个月,收入1万多元,家庭开支宽裕了不少。”



▲振兴村蔬菜基地,工人正在采摘藤菜。记者 张静 摄

生态改善带来的红利,远不止于物质生活的富足。漫步在荷塘边,村民董艺深有感触:“过去垃圾随意丢弃、污水随意排放。现在不同了,大家都认识到,好环境才是咱村的金字招牌!”


在村“两委”引导下,村民自发成立了环保志愿队。如今,垃圾分类桶入户、河道定期清淤保洁、义务植树造林已成为振兴村的新风尚。全村人的心思都在产业发展上,比的是谁家种的花更漂亮、结的李子更甜、谁的技术更高,家家户户争着把房前屋后收拾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

“环境变美了,大家的心情也更舒畅了。”村民吴云昌表示,“邻里纠纷少了,互帮互助多了,连不少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都选择返乡发展。”



▲山青秀水振兴村。(资料图片)

春赏花、夏摘果
振兴村从“穷困”逐渐走向“振兴”
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重庆市美丽宜居乡村
先进基层党组织
巴渝和美乡村五星级示范村
实现了从“穷山沟”到“绿富美”的华丽蝶变
去年,振兴村村民
人均年收入跃升至2.3万元


▲隆盛镇振新村一隅。记者 刘彤 摄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对现有产业进行数字化赋能,不断提升品质和产量,持续优化人居环境,让村子更美、村民更富,把生态效益切实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胡远勇表示。

原标题:綦江这个村火了!从“穷山沟”到“绿富美”,“振兴”之路这样走→

来源:綦江发布


作者: sanyue    时间: 13 小时前

作者: 九龙大盗    时间: 13 小时前





欢迎光临 綦江在线 (https://www.qj02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