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在线

标题: 綦江这群孩子,同样的“闪光”!赞! [打印本页]

作者: xia2021    时间: 昨天 10:22
标题: 綦江这群孩子,同样的“闪光”!赞!
认知障碍、行动障碍、语言障碍
……
同样是父母的宝贝
他们却如此不同

一日三餐、正常交流、识文断字
……
看起来简单的事情
对他们十分困难

在綦江区特殊教育学校,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也许一出生就被定义了太多“不可能”,但他们依然向往、热爱、努力、坚持,用重复的动作刻画极致专注,以惊艳的绽放丈量无限可能。


用专注刻画来回应

她十分钟情绘画创作

又是一节美术课,学生们早早来到美术室等候。

“这里线条可以再圆润一点。”“刻刀不能拿太直。”“拓印时轻轻按压。”版画创作中,老师或用手语、或手把手指导,得到的回应是沉默但专心致志的刻画。


▲孩子们专心创作版画。记者 成蓉 摄

聋哑班三年级学生小丽沉浸在创作中。“小丽这两年的进步很大,也看得出她是真的热爱画画。”绘画与手工老师谢芳说,小丽第一次走进这间美术室时,不与任何人交流,也不愿意动手。


▲小丽的获奖作品。记者 成蓉 摄

通过一段时间相处,谢芳发现小丽不是不愿意,而是不知道从何下手。谢芳就从最基础开始教,哪怕一条线一个点不会,她都反复示范。小丽虽然没有手语互动,但每次都认真观察,学着老师的模样重复练习。

“现在她专注、沉浸,有时候看她画了半天让她停下休息,她都意犹未尽。去年,小丽的作品《万物生长》还在川渝残疾人美术书法作品大赛中获得三等奖。”谢芳说,孩子们一点一点的成长就是他们最大的成就。

听不见就用心感受

他的作品曾获一等奖

聋哑班三年级学生小澜更喜欢陶艺课。

陶泥随着转盘的快速转动变得松软,小澜将手探入清水盆后,再轻轻按压泥团,形状就初步形成。


▲小澜正在创作陶艺作品。记者 成蓉 摄

“拉坯时我们要在‘控制’与‘顺应’间找平衡,要掌握好重心,稳定发力,干湿得当。”绘画与手工老师朱智容说,学好学精陶艺这门课程,普通人尚不容易,小澜更需要花时间和精力来摸索练习。

听不见老师说什么,小澜就在老师的双手和陶泥中,感受速度与力度的结合,感受形状在一瞬间的变化。如今,陶泥的柔软与坚硬已深深刻进小澜的心中,他对陶艺的热爱浓烈而执着。


▲孩子们认真地上陶艺课。记者 成蓉 摄

“现在我们陶艺室内呈放的作品有些就是小澜独立完成的。”朱智容介绍,小澜参与创作的《吉庆有余》系列作品曾获得2022年重庆市陶艺大赛第一名。


▲小澜的获奖作品。记者 成蓉 摄

“点线排列丰富、造型有高有低、纹理有疏有密,《吉庆有余》系列作品得到了专业人士的高度评价。”朱智容希望,爱好陶艺的学生们,能继续在自己安静的世界里与陶艺对话,在大胆创作中绽放光彩。

滑行向前乐在其中

他曾参加全市运动会

培智班9年级的小王,不仅有语言障碍,行动上也不协调,当他换上轮滑装备,就宛如另外一个人。

第一次轮滑,恐惧让他寸步难行。老师扶着、搂着,经过几番尝试,小王成功迈出了第一步,这让他受到了极大鼓舞。

之后的训练也并不是一帆风顺,从能自行站立、到能自行慢走、再到能自行滑行,小王付出的努力比常人多得多,无数次的跌倒再爬起来,是他坚定的热爱。

如今,小王已经达到了可参赛的水平,去年还参加了重庆市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在区特殊教育学校,“我会”“我能比赛”成为了轮滑学习最自豪的代名词,也是孩子们不断加入轮滑训练的最大动力。


▲孩子们练习轮滑。记者 成蓉 摄

“耶!”正在操场上练习轮滑的“新手”小冉,看到记者拍摄,一边不太熟练地滑行,一边朝着镜头比“耶”,尽管练得辛苦,他依然笑着、坚持着。

“他们能以非凡毅力突破身体局限,以不屈斗志点亮精神灯塔。”聋哑班班主任肖庆表示,在特殊学校,老师教授学生的同时,学生也治愈着老师。

原标题:“特殊”的他们,同样的“闪光”

来源:綦江发布


作者: sanyue    时间: 昨天 10:23





欢迎光临 綦江在线 (https://www.qj02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