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宗锡(前)和林业部门人员在树上挂警示标语 记者 刘琦 摄
夏季白昼长。清晨不到六点,天已大亮。伴着蝉鸣鸟叫,佘宗锡简单洗漱后便出门。一件印着“森林防护”字样的绿马甲、一只红袖套、一把长柄砍刀、一瓶水、一块沙琪玛,是他今天上午所有的装备。
今年56岁的佘宗锡是綦江区长田林场森林防火检查站的一名护林员,至今已在该岗位上坚守23年。长田林场位于古剑山深处,面积16526亩,距离綦江城区1个多小时车程。
从检查站旁边的“家”里出发,佘宗锡的第一站是罗汉洞。“家”是佘宗锡等几位护林员在检查站的宿舍,之所以称之为“家”,是因为佘宗锡全年基本都住在这里。
“基本上每半月回去一次,就回家吃个饭,拿些换洗的衣服,一般不会过夜。”佘宗锡边走边说,“今年天气热,住在检查站,一旦有事情发生,我们能及时赶到现场,而且上面凉快,是个避暑的好地方。”
行至罗汉洞,围绕着一棵参天的松树,佘宗锡仔细看了又看。
“主要看看这些树有没有生病。”拍了拍树身,佘宗锡笑道,“这棵树长了快50年了,我刚来的时候还没这么粗。”
沿着修好的巡山步道往前走,佘宗锡的下一站是北崖。
时间流逝,气温也越来越高,汗水透过短袖,打湿了佘宗锡穿在外面的马甲。行至一个树桩前,佘宗锡坐下喝了口水,吃了两口沙琪玛。
“巡山就是这样,多数时候我们都是背着干粮进山。”佘宗锡告诉记者,特别是每年7月10日至10月10日的夏季森林防火期,防火任务更是重中之重,由不得丝毫懈怠。
休息几分钟,佘宗锡随即起身,穿过北崖,来到南天门。路上,他说起刚来巡山时的一件趣事。
“刚来巡山时,走到一处密林我就迷路了。”佘宗锡笑道,“那些树长得太高,只有稀稀疏疏的阳光洒下来,根本分不清方向,好在站在一处断崖边看到了公路,我就沿着公路的方向下山。下来之后才发现方向走反了,回去绕了将近一倍的路程。”
年轻时犯过的迷糊,如今在佘宗锡身上已无机会再现。
“太熟悉了。23年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我几乎都走过。”佘宗锡如数家珍,“哪里有珍贵林木,哪里防火压力大,哪里路不好走,我都清清楚楚。”
从检查站出发,到罗汉洞,途径北崖、南天门,再回到检查站,全程10多公里,回来时已临近下午1点,外出巡逻的另外三名护林员也逐一归来,大家聚在一起,在食堂吃了午饭。
“我们总共有5个人,平时都是1个人在站点值守,另外的人出门巡逻。”佘宗锡介绍。
在綦江,像佘宗锡这样的巡护人员共有800多人,另外全区132个检查站还有280名守卡人员,他们用汗水守护着綦江每一寸林地。正因为他们的坚守,近三年,全区未发生一起森林火灾。
晌午的日头更烈,和队员们闲聊几句,佘宗锡等人分别选了不同的方向又出发了。一路上,鸟儿为他们鸣唱,树林为他们遮阴,还有山间的清风,为他们送来阵阵清凉。
记者 刘琦 綦长伟
欢迎光临 綦江在线 (https://www.qj023.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