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在线
标题: 綦江家长们关注:新职教法取消普职分流?教育部:误读! [打印本页]
作者: xia2021 时间: 2022-4-28 09:29
标题: 綦江家长们关注:新职教法取消普职分流?教育部:误读!
新职教法取消普职分流?教育部:误读!
近日,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公布以后,有媒体和专家把“普职协调发展”解读为“取消初中后的普职分流”,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在昨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其实是一个误读、误解。”
新职业教育法规定“在义务教育后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陈子季表示,这是对我国基于“双轨”教育的基础上义务教育后普职分类发展,做出的与时俱进的更加科学和规范的表述,它体现了我们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理念,也是为我国高质量的教育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这次新法规定有四个关键词需要我们把握。”陈子季进一步解释,第一个关键词就是“义务教育后”。义务教育后,也就是说,初中教育以后要实行普职分类教育。第二个关键词是“不同阶段”。这是指高中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都有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第三个关键词是“因地制宜”。就是说不要搞“一刀切”,要允许各地普职比例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差异,各地可以根据区域社会发展的程度、本地产业发展的需要和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情况合理规划职业学校和普通学校的招生规模。第四个关键词就是“协调发展”。就是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这两个类型的教育没有高低之分,优劣之别,它只有办学模式的融合、育人方式的异同,有相同、有不同。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双轮驱动、双翼共进,要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来促进教育结构规模和质量的有机统一。
“义务教育后实行‘普职协调发展’,绝对不是取消中等职业教育,而是要转变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思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基础性转向。”陈子季表示,重点是要放在提升中等职业教育自身质量,拓宽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成长成才的通道。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的工作要做。
第一,提升办学条件。要大经费的投入力度,实施中等职业学校达标工程。集中力量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性、引领作用的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和优质专业,只有自强才能自立。
第二,畅通升学通道。高质量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完善职教高考制度,扩大职业本科、应用型本科在职教高考中的招生计划,满足中职学生接受高层次教育的需求。
第三,优化办学定位。要突出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功能,要注重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合格的生源,为学生提供升学、就业、职业发展多种多样的路径。
“总的来说,国家要通过加大政策供给,畅通发展通道,提高自身质量,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吸引更多的学生理性选择职业教育,形成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努力为每一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陈子季说。
作者: sanyue 时间: 2022-4-28 09:29
作者: 浪子燕清 时间: 2022-4-28 10:08
可能没有误读哦
作者: 。1243546 时间: 2022-4-28 10:1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武林群侠 时间: 2022-4-30 14: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武林群侠 时间: 2022-4-30 14: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dxw_qj 时间: 2022-4-30 16:08
其实就过去的招生规模,綦江的普高生比例都多了。
现在很多去县城读高中的,上课打阔睡的不少。
作者: 学习靠自觉 时间: 2022-4-30 16:25
被误读的还有很多,那个体育成第三科目就是媒体乱解释。
作者: 1403557014 时间: 2022-4-30 17:08
实际就是家长非把娃儿往普高送,其实根本读不走,最终还是学习音体美走春季的职教高考这条路(以前的单招生考试),今年参加职教高考的本区5800人,其中职高参加的有1000人,外省回綦江参考的有800人,普考参考的4000人。相当于4000人去读了普高也只能走职教高考这条路,否则根本与大学无缘,反而走职高高职考试这条路节约10万以上(体美),音乐爹花20万以上的费。以上情况有据可查。
作者: 1403557014 时间: 2022-4-30 17:08
1403557014 发表于 2022-04-30 17:08
实际就是家长非把娃儿往普高送,其实根本读不走,最终还是学习音体美走春季的职教高考这条路(以前的单招生考试),今年参加职教高考的本区5800人,其中职高参加的有1000人,外省回綦江参考的有800人,普考参考的4000人。相当于4000人去读了普高也只能走职教高考这条路,否则根本与大学无缘,反而走职高高职考试这条路节约10万以上(体美),音乐爹花20万以上的费。以上情况有据可查。
多花
欢迎光临 綦江在线 (https://www.qj023.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