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乡约民信局位于綦江区东溪古镇书院街丁字路口处,建筑面积220多平方米,石门框两侧均由2.5米高的条石构成,上方左右凿有三齿形图案装饰。门的厚度有10厘米,是古老的五丘田木质门,每丘田均有斜线条纹点饰。门楣上刻有“当衢向术”四个繁体大字,“衢”是指大路,整体的意思是面临“通衢大道”,传递信件方便快捷。门两边的石柱古朴沧桑,充满历史的厚重感。大门左右环绕着两个对称的圆形花纹图案,是当时的邮徽。
麻乡约民信局见证了“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历史以及古代邮政运输业的变迁。
灵应岩
灵应岩石刻遗址位于綦江区中峰镇龙山村,临清溪河,于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相传,远古时代,三位猎人在原始丛林围追一头山羊至灵应岩附近,山羊消失无影无踪,这时丛林中走出一位怀抱两个男婴的美妇。此时,部落已经几十年没有生育男孩,面临绝种之灾,猎人向美妇瞌头乞求给他们一个男婴传宗接代,美妇点头一笑,化一股青烟飘然而去。一年之后,该部落陆续生下多名男婴,人丁从此兴旺起来,于是将此地取名“灵应岩”。
明朝时期,当地人在灵应岩前修建了一座寺庙,称“灵应寺”,庙里供“送子菩萨”,并在灵应寺前立下男性生殖器图腾让求子的人们膜拜。人们得到应验之后,便来寺前立桅还愿。后来“桅子”无处可立了,人们就延清溪河岸古栈道两侧而立,进而改变方式,将男性生殖器刻在山岩石壁上。总计多达3000根,长度多在1.5米左右,最长的达3.5米。当地人又把这里称为桅子岗。
专家一致认为:灵应岩桅子岗是“男根崇拜的圣地”,是全国汉族聚居地区唯一的生殖崇拜文化遗址,属世界少有的特色地域文化,既具有原始性,又具有唯一性,很有民俗、史学研究价值和旅游观摩价值。称中峰镇为“中国男根图腾之乡”。2009年12月,渝府发(2009)118号文件批准中峰灵应岩石桅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綦江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