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在线

标题: 农村趣事——走人户 [打印本页]

作者: 大同小衣    时间: 2021-9-30 19:30
标题: 农村趣事——走人户
     国庆前夕,哥哥郑重其事地对我说:“春节我们去看望二姨吧”。“好啊”,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其实这个想法在我脑海里酝酿已久,可以说我们是一拍即合。就这样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走人户”是我们川渝地区的俗语,全国各地叫法千差万别,不过都大同小异。这个惯例由来已久。在农村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走人户“礼信”是必不可少的。通常是一包糖,抑或是一袋水果。看似不起眼,但是礼轻情意重。血浓于水的亲情,不知不觉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酵升温。而且,礼信一般都舍不得吃,迎来送往辗转反复,到最后又完璧归赵。


从前,走人户是一年之中的头等大事。早早就被提上了议程,平日里大家忙于劳作,疏于交流。好不容易逮到这千载难逢的机会,自然而然要隆重一点,大张旗鼓也在情理之中。尤其是小孩,只要一听说走人户,甭提多高兴,那感觉不亚于过年。晚上早早就躺下,满脑子都是走人户的场景。半夜里迷迷糊糊醒来,揉着惺忪的睡眼。一脸茫然地问大人天亮了没有,如此再三,天迟迟未亮。心情早已是迫不及待。
一大早,我们这支由老,中,青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就出发了,欢呼雀跃热情高涨,风尘仆仆直奔目的地。那会儿,物质条件相当匮乏。生活还处在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阶段。由于事先没有通知,都是大致约定一个时间。等到亲人相见,四目以对的时候,还是有点喜出望外。


幺姨娘家是我们此行的第一站,每次她都会到村头那棵老槐树下迎接,那里是我们的必经之路。至今,我还能清晰地记得,幺姨伫立在寒风中,翘首以盼的样子。她瘦小的身影是那么弱不禁风。心里酸酸的!通常我们会小住一晚,第二天继续赶路。我们依依不舍,互道珍重。然后,前往姨婆家。姨婆已经九十高龄,身体还很硬朗。她老人家端茶倒水,忙前忙后。我们实在有些于心不忍,稍作休息,又马不停蹄向二姨家进发。

二姨家住在偏远的岩上,那里交通闭塞。山路很陡,崎岖不平,走起来颇费力气。我们翻山越岭,在蜿蜒的盘山路迂回穿插。一路走走歇歇,像一支被打散的军队,筋疲力尽大口喘着粗气, 像蜗牛一样缓缓移动。这条路异常清静,半天看不到一个人影。

二姨娘是一个闲不住的勤快人,家中一切,事无巨细她一人打理。这会还在地里忙活呢,见我们远道而来,激动万分,眼泪不由自主地哗哗就下来了。我们三步并做两步冲过去,帮她收拾行头,寒暄几句,径直往家里走,这时天已经黑透了。

一到家,二姨娘就忙开了。杀鸡宰鹅,生火做饭,好酒好肉招待。翻箱倒柜地找,腊肉,香肠悉数搜出,恨不得倾其所有。一时之间,烟雾缭绕,厨房里香气弥漫开来。心里一阵窃喜,又可以“打牙祭了”。我自告奋勇打起了下手,烧火也特别卖力。把柴禾一股脑儿丢进炉灶,火越燃越旺,脸被烤得通红通红。


不一会,二姨端来热腾腾的醪糟汤圆,里面照例加了荷包蛋。此刻,大家早已是饥肠辘辘,狼吞虎咽般吃起来。“别急别急,后面还有大餐呢。”二姨一边招呼我们,一边自顾自忙着。看着大家猴急的样子,她忍不住笑了。二姨厨艺精湛,煎炒烹炸面面俱到。几个人的伙食,对她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不大一会工夫,满满一桌子菜就呈现在大家面前。色香味俱全,叫人垂涎欲滴。我们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的有说有笑,享受这难得的相聚时光。吃罢晚饭,大家聊天唠嗑。家长里短,说的无非就是庄稼的收成,以及父母身体状况等等。
回程途中,到处是小楼洋房。宽阔的柏油路,家家户户都开上了小轿车。感慨良多,政策好了,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农民的腰包鼓了,再也不用为一日三餐发愁。今天,人们出行的方式多种多样。汽车解放了双腿,手机代替了问候。物质条件越来越富足,精神层面的东西却愈发少了淡化了。



作者: sanyue    时间: 2021-9-30 19:34

作者: 景熙    时间: 2021-9-30 19:55
你是搞文学创作的。不是卖衣服的
作者: 大同小衣    时间: 2021-9-30 19:57
景熙 发表于 2021-09-30 19:55
你是搞文学创作的。不是卖衣服的

谬赞了
作者: 刘国明,    时间: 2021-9-30 20:35
不错
作者: 烦人    时间: 2021-9-30 22:16
写得好,情真意切
作者: 闲时客来茶当酒    时间: 2021-9-30 23:17
最后一段不好
作者: 喷不平    时间: 2021-10-1 00:35
空师国庆节快乐
作者: 新海纳百川    时间: 2021-10-1 01:02
最后一段感觉跳了好大一截,与前文衔接不起。
作者: gaibian    时间: 2021-10-1 01:43
写得很真实,小时候农村走人户就是这样的。补充一下,如果是自己最亲关系最好的亲戚,去耍了要走了,还要尽力挽留,把包跟你藏起,不准走。如果走了,已经走到外面去了,还要去追回来,追上几根田坎。那时条件虽然不好,但是人与人之间感觉特别的淳朴!
作者: 15723487136    时间: 2021-10-1 07:21
写得好,你让我回忆了小时候走人户的场景
作者: 大同小衣    时间: 2021-10-1 08:14
新海纳百川 发表于 2021-10-01 01:02
最后一段感觉跳了好大一截,与前文衔接不起。

父辈们年纪大了,禁不起折腾。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也是工作的工作,外出的背井离乡的。总之聚少离多,省亲的队伍越来越少,那种壮观的省亲场面再也难得一见。



这段忘发了
作者: zhweccc    时间: 2021-10-1 09:36
农家乐
作者: 美丽樱花    时间: 2021-10-1 09:43
gaibian 发表于 2021-10-01 01:43
写得很真实,小时候农村走人户就是这样的。补充一下,如果是自己最亲关系最好的亲戚,去耍了要走了,还要尽力挽留,把包跟你藏起,不准走。如果走了,已经走到外面去了,还要去追回来,追上几根田坎。那时条件虽然不好,但是人与人之间感觉特别的淳朴!

是的,但时代的变迁,现在感觉回不到以前的涥朴了,送少了好像不高兴,礼尚往来,人之常情,我表嫂,以前也一个公司上班,很多年前她办酒我送了两百元,过后,我办酒,她送了一百元
作者: 一腔废话    时间: 2021-10-1 09:50
二家公,不好写成是二嘎公。家读gā时是中古音发音,《唐韵》古牙切,转为现代读音gā。
作者: 云宇阳    时间: 2021-10-1 12:05
写得好
作者: 祥哥ge    时间: 2021-10-1 13:21
闲时客来茶当酒 发表于 2021-09-30 23:17
最后一段不好

写的真实
作者: 诚心汽车    时间: 2021-10-1 23:28
楼主,你那个人户从以前交通基本靠走到回程到处还柏油路,家家小汽车,你那个人户走得时间有点长哈
作者: 薄雾烟雨度余生    时间: 2021-10-2 05:48

作者: 周洲12    时间: 2021-10-2 05:54
真情流露啊
作者: 兰兰49    时间: 2021-10-2 06:02

作者: 心灰易冷    时间: 2021-10-2 14:58
写得太真实了,那个时候人穷,人情味很浓,很开心,现在啥条件都好了,感觉不到那种浓浓的亲情了,感觉一天没有啥开心的事情,老是觉得活着没意思,不知道活着是为了啥?
作者: 1528414177    时间: 2021-10-21 20:21
大同小衣 发表于 2021-10-01 08:14
父辈们年纪大了,禁不起折腾。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也是工作的工作,外出的背井离乡的。总之聚少离多,省亲的队伍越来越少,那种壮观的省亲场面再也难得一见。



这段忘发了

小衣哥,省亲的省字应该改一下。
作者: 渔鹰袅袅    时间: 2021-10-23 10:14
楼主写得太好了,真是勾起了我幸福的回忆!真是写出了我小时候那种急切走人户的心情!!
楼主,为你点赞!!




欢迎光临 綦江在线 (https://www.qj02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