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在线

标题: 70后,回首山路弯弯,写完后,我流泪了 [打印本页]

作者: 藻渡河上高歌    时间: 2021-7-12 07:41
标题: 70后,回首山路弯弯,写完后,我流泪了


1.70后,就是指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人。

生于那个年代的人,家家户户都有好几个兄弟姐妹,家中人口多了,吃穿都成问题,最大的愿望就是吃饱穿暖,一条裤子都是大的穿了再给小的个穿,烂了就补补,有的要补几层。吃的别说营养搭配,能有吃就算不错

最要命的还不是这些,家中几个孩子到了上学年纪都要上学,那时候农村和城里是天壤之别,想出人头地唯有读书,再苦再难也要让娃儿读书,绝不能再做个撑眼瞎,那是老一辈的期盼。能读到那里就只有看造化,能上个中专大学绝对是光宗耀祖的事。

那阵初中都是要考,择优录取。不是你想上就能上的。一家读书的多了,学费可是大问题,虽说一学期才几块钱,好多家庭还都拿不出。那阵学校老师好啊,可以先欠着,慢慢拿,以至于有些欠了两年是常有的事,上面不追老师也懒得追,村小老师基本上是本村的,知根知底。有些家庭确实是没钱,追不到钱,做个顺水人情。

农村都很穷,那阵子想挣一分钱都很难,农村吃的都还不能满足,哪有农产品出售,农村能变出钱的东西少之又少。

卖菜成了农村最好的选项,家中品相好点的菜都会拿去卖,唯有这样才能换回生活必需品。

那时候上个街十里山路,天不亮就得动身,天晴还好,若遇到连绵的雨天,那就惨了,有些还有双雨鞋,好多都没有,走黄泥巴田坎稍不注意就会得一座凳,背的东西洒一地,最好笑的是两个屁股的稀泥巴,真是哭笑不得,欲哭无泪。常走泥路也还是有很多办法的,最简单粗暴的就是扯上一把稻草,捆在鞋上,虽说丑是丑了点,可走泥路石板路防滑效果那是刚刚的,到了河边丢掉草绳子,再把鞋子上的泥洗干净。人穷也是要面子的,总不能一脚稀泥巴上街,其实街上也好不了多少,那时候的乡场街道都是泥巴路,赶场天走的人多了,变得很泥泞,形容是块烂巴田一点不为过。

说起卖菜,也就是街边站两排,把各自的菜往前面一摆,有些带来一个化肥袋子洗干净摆在上边,散得开,一目了然,有的就一背蒌装着,任由别个选,那时候卖的人少,买的人也少,一个小街街拿工资吃饭的就那几个人,菜也不好卖,卖不完是常有的事,好在我们乡里还有个煤矿,有些煤矿工人,要稍好一些。交通便捷的乡场呢,有些菜贩子会收些菜搭班车到大点的工矿厂区去卖,有时候实在卖不掉
就寄希望于菜贩,半卖半送,总比背回家要好。

我家几兄弟当年书学费,都是我妈一背一背卖菜得来的,记得到街上读中学,赶场天都要跟我妈一起,背上一背菜,到街上再去上学,留下我妈一人在那里,回去我妈还得背两个背蒌。

卖菜也是无奈之举,必竟那时候能挣钱的门路太少,卖的人多了,也挣不了钱,是维持生计权宜之计。

2.回想,当初创业之苦

慢慢地我也长大了,初中毕业那阵,确实失落了一阵子,从无忧无虑的读书生活一下子回到现实,天天跟着父母早出晚归的干农活,空闲时还得从十里山路到煤矿背煤。就在一偶然的机会,偷听到一个发财的门路,着实兴奋了好一阵子。
那就是种菌卖,听别个分析,直接成本最多2角一斤,一般当时市埸价一元左右,一天卖个二十斤能挣十几元,当时工资一天才五元,权衡利弊,说干就干,花了五十元找了个师父入门,当年就有了收益。有了收益浑身是使不完的劲。

我记得有一次接了一个大单,一家嫁女,一家办祝寿酒订了我三十斤平菇,价格也好,但当时我没有那么多,我记得我是早上五点动身到赶水去贩了二十几斤,回来还要泡上点水交给他们,一进一出纯挣二十元,激动一整天,哇原来做买卖比打工挣钱,一天走了八十里山路也不觉得累,人年轻,那时候天天走路,一天走个几十里是常态,农村好多没公路,偶尔有条公路都是那种又窄又陡又烂的土路,基本上只有拖拉机,拉得最多的就是煤碳,私家车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就连乡干部下乡都是靠两条腿,我记得刚毕业那年,武装部张部长硬是天不亮就走十里山路到我家,要求我中午前到赶水兵站报道,去参加基干民乒军事训练,在那阵子,近的靠吼,远的靠走,是农村最基本的常态,农村人都是两条腿走向远方,农村的山路才是那是我们走向未知世界的康庄大道,要说比比那条路最美,唯有童年时家乡的泥巴路,承载着太多太多的梦想和希望。那时候做梦都想着泥巴路能变成石板路,唯有走在石板路上那才是一件多么自豪的事,可现在好多地方的小路都硬化,铺上了水泥,却没人走了,偶尔走走,却再也走不出原来那种感觉,路变了,心也变了,一切的一切都变了。

种平菇有个弊端,鲜食性强,受气候制约,产量无法控制,销量也无法掌控,冬天价格好呢,产量低,春季产量高呢,价格一跌千丈,不论刮风下雨都得去卖,一天不卖呢,第二天又老了,品相更差,卖不了钱,农村都是三天一场,没办法只有追着赶场天走,近的十余里,远的二十几里,我记得最好的一个月居然卖了七百元,那是我存入银行最大一笔巨款。

隔街又远,基本上天不亮就要出门,得赶早到街上占个风水宝地,迟了只能在那些边角上,位置很重要。开始走夜路特别害怕,黑秋秋的,风刮树叶发出各种响声,都感觉很怪异。突然窜出个小动物,是常有的事,特别是那些坟笼笼,飞个野鸡啥的,害怕得要死,兴许是鬼故事听多的缘故。好在读书时老师告诉我们,这世界无鬼,我也深信世上无鬼,久而久之也就习也为常,胆也大了些,记得有一次走到半路下雨,忘了带伞,凑巧把一个“泰山石敢当”上的斗笠给借用了,把一个同行大嫂给吓得不轻,四啊,那是菩萨用的东西,你也敢拿小心肚皮痛哟。在他们心中,这些东西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我到不以为然,借用一下,回来又给他戴上,石头又淋不坏,我要淋湿了,可真要脑壳痛,后来真的肚皮没痛。鬼呀,神呀在我这点不好使,我压根不相信他们的存在。虽说我不相信,但我也不破坏,正应了当今流行的一句话,“可以不喜爱,但请不伤害”。

特别是到煤矿,基本天亮就要到,迟了工人都上班了,就没法卖,我记得又一次太早,到了河坎,没法过河,恰逢一个撑船的大哥也要过河,当晚撑渡船的师傅可能不在,于是就跟随他一起踩水过河,他天天河里走,知道在那点能踩过去,当时一狠心也跟他一道踩过去了,裤子打湿半截,还差点掉河里了,现在回想起来想想都怕,我一旱鸭子,掉水里只有见龙王的份,好在他牛高马大,一把把我拽着了,从此以后再以不敢踩水过河。

总觉得在这穷乡僻壤难有起色,带上全部家当远走秀山县,准备去闯一翻事业,最后血本无归,全都交了学费,还差点做了别人的上门女婿回不来了。

3.70后的人,多半是在苦难中长大。

走山路,喂猪,割牛算,插秧割稻子,肩挑背抬......这样的农活,好像是我们那个年代的必修课,我们都做过。

那时候的日子很苦,也很无奈。

呼啦一下,童年就不见了,我们也是奔五的人了,有的人,已经五十多岁了。但是我们依旧是负重前行,苦日子并没有到头。

因为家里穷,我们学会了勤俭节约,也学会了力所能及地赚钱。沿着一条山路走来,承载了太多的回忆。也有着太多的故事。

山路的一头是家,另一头是未知世界

再回首,往事历历在目,眼里不觉有泪。











作者: sanyue    时间: 2021-7-12 07:42

作者: 闲时客来茶当酒    时间: 2021-7-12 07:55
我六十年代末的人都没这种感觉
作者: 书中自有颜如玉    时间: 2021-7-12 07:56
写得好
作者: 瓜子花生枇杷酒    时间: 2021-7-12 08:19
满满的回忆啊
作者: 川粤渝    时间: 2021-7-12 08:24
  深有体会
  
作者: 丿华锦绣    时间: 2021-7-12 08:28
7O后路过。那时的你都能这么挣钱,现在肯定是大老板了。
作者: A.城市猎人白加    时间: 2021-7-12 08:28

作者: 流浪的驼鸟    时间: 2021-7-12 08:33
70后的我居然看完了,写的很好,童年的记忆仿佛又出现在眼前!
作者: @綦江良民    时间: 2021-7-12 08:41
风景可以
作者: 一步一足印    时间: 2021-7-12 08:44
你也算有心人了,只熊说一句先人的说法,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你那还不算苦,在苦的也就不说了,只能说命运捉弄人。
作者: 好像难以完成    时间: 2021-7-12 08:44
不看昨天,只管今天,顾不上明天!
作者: 雨夜潜行    时间: 2021-7-12 08:51
家乡风景优美,景色宜人
作者: 15340448188    时间: 2021-7-12 09:02
好感动,那就是我的生活呀
作者: 云山雾罩    时间: 2021-7-12 09:03
写得真实,自然,赞一个
作者: 云宇阳    时间: 2021-7-12 09:05
写得好,都感动我这个70后,朋友家乡好美。
作者: tj83939916    时间: 2021-7-12 09:08
好山好水
作者: 我许你1生承诺    时间: 2021-7-12 09:25
现在还在种菌没?收学徒不?
作者: yyff6631    时间: 2021-7-12 09:25
农村的生活,城头人是体会不到的!
作者: 綦江名扬苏宁晶    时间: 2021-7-12 09:26
风景不错
作者: kehc18    时间: 2021-7-12 09:29
朋友,你写得太好了,我60后的人更是深有感触,被感动得流泪了
作者: 你说了算&    时间: 2021-7-12 09:32
朋友有同感
作者: 才微    时间: 2021-7-12 09:34
老板!
作者: 最后归宿    时间: 2021-7-12 09:36
忆苦思甜
作者: 薄雾烟雨度余生    时间: 2021-7-12 09:43

作者: 初心难忘    时间: 2021-7-12 09:45
写得真,那时坚难的人生路,但选择迎难而上,坚强,肯干,生活还是一片阳光。
作者: 大龙虾    时间: 2021-7-12 09:56

作者: 半疯半痴半癫    时间: 2021-7-12 10:02
写得不错,有文采
作者: 糊涂半生    时间: 2021-7-12 10:20
写得真.好.是70后的苦日子。很感人!
作者: qxzdf    时间: 2021-7-12 10:30
70尾巴的都感受过肩挑背抬,栽秧搭谷,一条烂泥巴路要搭几筋斗才走拢学校上课,苦过才知道努力,好不容易摆脱泥巴脚杆
作者: 霜晨月    时间: 2021-7-12 10:45
同感,写出了年代感,满满的酸楚,具有时代的印记。同时也看到你的奋斗和成长,现在的你定是春风得意,生活惬意,才有闲情雅致去回忆过去吧!
作者: 谁都改变不了我    时间: 2021-7-12 11:12
难忘的回忆,那特社会风气较好很纯洁,现在虽然富裕社会很复杂没钱欠费是上不了学,办不了事,各都有差异,难评难说社会出于不同時代。
作者: ++++    时间: 2021-7-12 11:21
前半段写得不怎么样就没有往下看了
作者: 天下缺诗人    时间: 2021-7-12 11:35
那个年代只要读高中的出来多数都当老师
作者: 熊身飞沪浙    时间: 2021-7-12 11:38
写的真实,感人,同龄人给你点赞
作者: 藻渡河上高歌    时间: 2021-7-12 11:43
我许你1生承诺 发表于 2021-07-12 09:25
现在还在种菌没?收学徒不?

早就没种了,现在改行做蛋糕了
作者: 藻渡河上高歌    时间: 2021-7-12 11:43
kehc18 发表于 2021-07-12 09:29
朋友,你写得太好了,我60后的人更是深有感触,被感动得流泪了

60后比70后更苦
作者: 藻渡河上高歌    时间: 2021-7-12 11:48
霜晨月 发表于 2021-07-12 10:45
同感,写出了年代感,满满的酸楚,具有时代的印记。同时也看到你的奋斗和成长,现在的你定是春风得意,生活惬意,才有闲情雅致去回忆过去吧!

春风得意倒是没有,现在谈季,闲空,回忆一下曾经过往那些事
作者: /r好    时间: 2021-7-12 11:58
藻渡河上高歌 发表于 2021-07-12 11:48
春风得意倒是没有,现在谈季,闲空,回忆一下曾经过往那些事

你写出了当年社会的真实面目。点。你应该是赶水镇的人吧。
作者: 乄鎭鈊愛妳ツ    时间: 2021-7-12 12:07
路过
作者: 藻渡河上高歌    时间: 2021-7-12 12:12
/r好 发表于 2021-07-12 11:58
你写出了当年社会的真实面目。点。你应该是赶水镇的人吧。

赶水风门村人
作者: 开心果456    时间: 2021-7-12 12:31
回忆录写得好,证明你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向上拼搏的人才,是老板级别的人物,还有觉得那时生活条境差点的人都有出息,那像现在这年代的家庭要富不富的的人感觉这些孩子没有上进心,抱负心,放暑假了难得侍候,早上不吃早餐,中午才起床,打也打不得,说也说不得,话说多了觉得你烦,真的是上帝!对于正上初中和高中的孩子们,性格完全不同我们那年代的思想
作者: gaibian    时间: 2021-7-12 12:34
楼主,你家有菜卖都不错啦,我们家我爸就基本上只做粮食,因为粮食可以担或者背到粮站卖钱。所以,小时候的我们,营养缺失严重,想起都是泪!所以,现在多么的幸福,我们要知足啊!
作者: 金猴启福    时间: 2021-7-12 12:37
60后路过
作者: 再回米    时间: 2021-7-12 12:43
闲时客来茶当酒 发表于 2021-07-12 07:55
我六十年代末的人都没这种感觉

那是你命好。反正我
作者: 金猴启福    时间: 2021-7-12 12:45
藻渡河上高歌 发表于 2021-07-12 12:12
赶水风门村人

风门到藻渡场和赶水都不近哟
作者: 寒冬里的阳光    时间: 2021-7-12 12:51
70后虽苦好歹姊妹多,八零后的就不行了现在生活压力大啊
作者: 黯乡魂,追旅思    时间: 2021-7-12 13:02
这民居有点伟人故居的风范

作者: 伤心的玫瑰。    时间: 2021-7-12 13:53
有同感
作者: 伤心的玫瑰。    时间: 2021-7-12 13:54
我也是70后的,受了很多苦
作者: 日月辉    时间: 2021-7-12 14:14
60,70后都差不多少岁,我们那个时代没有同年的快乐,
作者: 独狼成羊    时间: 2021-7-12 14:20
我记得95年左右,一颗山东大白菜7  8斤,父母老一辈们一次担100多斤下綦江老北街去卖,5分钱一斤都没有要,然后又赶着一个小时的路程担回来。想想都是泪,那是一个苦啊!
作者: 人生就像一盘棋    时间: 2021-7-12 14:29
楼主写的文采不错,写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一个!
作者: 喷不平    时间: 2021-7-12 14:39
当时社会是这样,不要怨天怨地,写这么多,也给你点赞。
作者: 綦城海哥    时间: 2021-7-12 14:43
70后路过
作者: 找合适的工作    时间: 2021-7-12 14:45
我觉得,你比90后的我们还要幸运些,至少可以种菜,种了,虽然远,但是煤矿工人要买。我记得我们小时候,冬天和我妈背一背篓白菜去镇上卖,起的那个早,就镇上那几个单位,学校的人,买,卖菜了人,多的很,走三四十里路。不过那时候,还是感觉幸福,
作者: 阿翔81    时间: 2021-7-12 14:49
牢记历史,不辱使命
作者: 神偷奶爸    时间: 2021-7-12 14:55
一段真实的故事,一篇叙述文,让我脑海如同放电影般一幕幕浮现!同为70后,多少心酸自知。生为那个年代的人,真的不容易!谢谢楼主分享好文采
作者: 大王叫我來巡山    时间: 2021-7-12 14:56
写的真实!风景不错。
作者: 好睡觉    时间: 2021-7-12 14:56

作者: &冬天&的雪    时间: 2021-7-12 15:11
七零后的帮你顶起,写出了我们那个时代的真实感受和生活。
作者: 一生热爱    时间: 2021-7-12 15:11
我妈妈当年买菜,万兴山山担到綦江,10几公里,几分钱一斤的菜,应该是30好几年前的事情了,我妈50几了,
作者: 每天网上回故乡    时间: 2021-7-12 15:15
有故事,也有才!
作者: 感谢新时代    时间: 2021-7-12 15:37
写得好,非常有同感
作者: ФФФ    时间: 2021-7-12 16:08
没有那种辛苦,但走过很多山路,很怀念我90后的
作者: 沐浴阳光82    时间: 2021-7-12 16:2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沐浴阳光82    时间: 2021-7-12 16:4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奇将再现    时间: 2021-7-12 17:13

作者: 嗨!你的益达    时间: 2021-7-12 17:32
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失落的世界    时间: 2021-7-12 17:51
肯定的
作者: 兽性大发    时间: 2021-7-12 17:54
如果不是改革开放还要继续穷
作者: 鱼猫子    时间: 2021-7-12 18:04
写得确实好  很真实  只有经历过的70后才知道
作者: 蓝蓝的梦    时间: 2021-7-12 18:21
写得真好,很真实。但比起六零后要稍好些,相信楼主现在己经闯出一片天地,忆苦思甜,人之常情
作者: 人在@异乡    时间: 2021-7-12 18:24
情真意切,同是70后
作者: 人在@异乡    时间: 2021-7-12 18:26
伤心的玫瑰。 发表于 2021-07-12 13:54
我也是70后的,受了很多苦

同为70后,点点滴滴,仿佛就是我的过去
作者: 藻渡河上高歌    时间: 2021-7-12 18:42
蓝蓝的梦 发表于 2021-07-12 18:21
写得真好,很真实。但比起六零后要稍好些,相信楼主现在己经闯出一片天地,忆苦思甜,人之常情

嗯,只是能吃饱穿暖,别无所求
作者: TSK48918002    时间: 2021-7-12 18:57
藻渡风门村在藻渡场河对面,我有个同学叫黄维,八几年在那里教过书。认识吗?
作者: 大河    时间: 2021-7-12 19:00

作者: 明月97    时间: 2021-7-12 19:08
朴实无华的语言也能给人们带来强烈的共鸣!
作者: 藻渡河上高歌    时间: 2021-7-12 19:19
TSK48918002 发表于 2021-07-12 18:57
藻渡风门村在藻渡场河对面,我有个同学叫黄维,八几年在那里教过书。认识吗?

是我读初一时的班主任,第二年他就走了,我也到关坝读初二了。
作者: 永远开心就好了    时间: 2021-7-12 19:30

作者: 瓦尔塔坝    时间: 2021-7-12 19:40
长!
作者: dhqj    时间: 2021-7-12 19:50
写的真实,这就是我们六零,七零的经历
作者: 听风望月    时间: 2021-7-12 19:59
看完了,确实是
作者: 赖林东    时间: 2021-7-12 20:12
你应混得可以了。7O后一样。我混得不好
作者: 秋风春雨    时间: 2021-7-12 20:26
风门垭
作者: 藻渡河上高歌    时间: 2021-7-12 20:28
赖林东 发表于 2021-07-12 20:12
你应混得可以了。7O后一样。我混得不好

托***的福,温饱不愁是解决了
作者: 蜂养我    时间: 2021-7-12 20:52
我觉得你老家条件比我们好,菜可以卖钱,我们小时候捡桐子,砍竹卖纸厂来自己准备学费,我大哥读綦中。把家里维一的银器都卖了。
作者: 石桥村的困难户    时间: 2021-7-12 20:53
不是懂得意苦思甜
作者: 谢小烨宁静致远    时间: 2021-7-12 21:02
不错,体会够深层的
作者: 经不好念    时间: 2021-7-12 21:05
回首往事,虽穷却是快乐的。现在虽然富裕了,却没有往昔快乐的样子了
作者: 吴高峰    时间: 2021-7-12 21:31
真情实感,忆苦思甜
作者: 石桥村的困难户    时间: 2021-7-12 21:41
以前的事,多数人经历过,主要是谈谈现在的綦江,如果20年国家财政补贴的钱先招商引资办工厂綦江就没那么穷了!而是先搞拆迁建城市,而拆迁户的钱搞二手房房买卖,富了少数人,多数山区没拆迁的只到沿海地区打工!这样的开发綦江是越来越穷,如果国家财政补贴的钱先招商引资办工厂大家都有份工作,如果是这样,綦江人整体都富裕起来了
作者: oxqjg    时间: 2021-7-12 22:18
藻渡河上高歌 发表于 2021-7-12 12:12
赶水风门村人

就在我家反背面呀,我是扶欢**村的。写得好,同感,我们小时候那个艰难呀,现在的小年轻没法懂,给你点赞!!!

作者: 731023xzl    时间: 2021-7-12 22:22
我已是70后的,我居然看完了,写得很好!非常感动,我都差点流泪了!
作者: 破茧成蝶123    时间: 2021-7-12 22:35
都是这样过来的
作者: 听雨了    时间: 2021-7-12 22:40
好,都是奔五的人的回忆,那个年代啊!
作者: 大爷有低保    时间: 2021-7-12 22:41
可以
作者: 黎永远开心    时间: 2021-7-12 22:43
还是好,让我们都过上了衣食富足的生活,只要不懒,就有吃,有喝,。
作者: 1406984361    时间: 2021-7-12 22:44
说明博主是有故事,有深刻人生经历的人,也是一位热爱生活家庭的人




欢迎光临 綦江在线 (https://www.qj02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