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2021 发表于 2023-10-23 10:28:56

綦江乡间的这所中学,中 共 中 央南方局秘密据点

渝南中学创办者李世璋为 中 共 早期党员,曾任孙中山随行记者和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参加过北伐。

原貌修复的李世璋故居。
重庆市綦江区永新镇伏牛村是一个深居乡野的普通乡村,八十多年前,这里曾创办了一所对后世颇有影响的中学,这就是渝南中学。
这所看似普通的学校,却与 中 共 中 央南方局结下了不解之缘。抗战时期,渝南中学既是三民 主义同志联合会在重庆活动的重要根据地,又是南方局在綦江的工作据点,隐蔽、掩护和保护了一大批 中 共 地下党员和爱国民 主人士。
(一)綦江乡间,办起一所私立中学
渝南中学位于重庆市綦江区永新镇伏牛村(伏牛村原属升平乡,后并入永新镇),北距重庆主城约80公里,东南距綦江城约40公里。1995年时,渝南中学大部分校舍被撤除,后来在其旧址上新建了有4层教学楼的升平学校新校舍。
渝南中学的前身是私立文成中学,后因教师政见不和,酿成严重学潮而停办。1941年春,早期 中 共 党员李世璋,与驻綦江的国民党渝南警备司令张轸发起,利用文成中学校舍设备,开办了一所完全私立中学。因学校位于重庆以南,故名为私立渝南中学。1941年10月13日正式招生,开学上课。李世璋任校长达五年时间,主持学校实际工作。
李世璋(1900年~1983年),江西省临川县温圳杨溪村人,著名爱国民 主人士。三民 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国民党革 命委员会创始人之一。李世璋幼年丧母,家境贫困。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1922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当选为北大团支部书记。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受《京报》委派,做孙中山的随行记者;1925年夏,经周恩来介绍到黄埔军校任政治教官,后任国民革 命军第六军政治部秘书、代理军政治部主任兼第十八师党代表,参加北伐。1927年9月蒋、汪宁汉合流后,李世璋与 中 共 党组织失去联系。1930年参加邓演达组织的中国国民党行动委员会,担任中 央干事兼组织部长,从事反蒋爱国活动。
如今,渝南中学已旧貌难寻,但当年校长李世璋居住的房舍依然还在。沿升平学校旁的一条小路前行,来到一个小山头,一座土木结构的土墙板筑夹壁房屋映入眼帘,这便是当年为李世璋和以 中 共 党员和进步人士为主的教师修建的办公室和住所,现定名为李世璋旧居,系第三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始建于1941年的房屋占地面积221.4平方米,共有7个房间,靠路边的房间为李世璋当时的办公室与住处。房院之间的中部开有一扇小门,若发现异常情况,屋子里的人可从小门撤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旧居长时间由升平兽医站使用,后来因无人居住年久失修成为危房,当地政 府与文物管理部门用木棒对房子实施了临时加固,进行抢救性修缮、保护。
(二)秘密据点,隐蔽保护大批地下党员
就是这样一所看似普通的学校,却与中 共中 央南方局结下了不解之缘。抗战时期,这所学校是 中 共 南方局在綦江的工作据点,隐蔽、掩护和保护了一大批 中 共 地下党员和爱国民 主人士。
1941年左右,抗战形势紧张,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蒋介石又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掀起反共高潮,因而中国共产党在重庆的地下工作面临险恶处境。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统区和沦陷区的政治斗争环境更为复杂和困难。为更好开展工作,巩固党组织, 中 共 中 央南方局本着“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准备把在重庆工作的部分党员和进步人士进行撤离,转移到偏远的农村,在川黔边境开辟活动区域,建立党的工作据点。巧的是,李世璋此时创办的渝南中学,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
中 共 南方局通过中国民 主同盟组织委员会主任章伯钧找李世璋商量,要求李世璋吸收一批 中 共 党员和进步人士到该校工作,以便传播革 命文化,壮大抗日民 主力量;另一方面要隐蔽一批革 命战士,作为围棋的一颗“闲子”,以待时机。规定党组织只对学生进行革 命教育,开展抗日救国宣传,在学生中不发展新党员,把渝南中学办成民 主运动的摇篮。李世璋欣然接受了任务。
从1943年起,南方局陆续安排十多名 中 共 党员和许多进步人士转移到渝南中学任教并从事地下工作。这些共产党员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南方局直接转移的王华冰(原在重庆南开中学女生部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郑州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志先、李可风(西北大学)、张焕彩、王云等同志;二是南方局青年组从中 央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转移来的廖永祥(原就读于复旦大学外文系,新华日报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文学研究所所长)、李中杰(原就读于复旦大学外文系)、刘世明(原就读于复旦大学史地系)、魏介全等同志;三是广东东江游击纵队撤回到内地的曾庆明、罗伟炬、陈炳昭等同志。
此外,先后转移到学校的进步人士还有:著名经济学家施复亮(又名施存统, 中 共 早期党员之一,第一任青年团中 央书记,民 主建国会主要发起人和领导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任劳动部副部长)、钟复光夫妇(他们的儿子是人民音乐家施光南),作家黄碧野夫妇,高天夫妇,以及李思浩、冯菊坡(省港大罢工领导者)等。他们都是由重庆八路军办事处通过各种关系介绍到渝南中学的。
南方局指定王华冰为渝南中学联络人。转移来的 中 共 党员彼此不暴露身份,学校也没有建立党支部,他们都各自与南方局和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单线联系。
(三)暗中筹备,师生准备上山打游击
在渝南中学的 中 共 党员和进步人士,虽是通过各种渠道汇集而来,有的互不相识,但一经接触,即沟通了思想,彼此心声相映,为共同的事业而团结协作。几年间,他们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首先是对学生进行革 命思想教育,传播革 命的种子。他们注重对学生进行时事政治教育,指导他们阅读进步报刊,不时给他们讲解时事,使许多学生对共产党抗日民 主主张逐渐有了认识,激发起了青年学生的爱国热忱和革 命情绪;其次,着力于进步文学教育。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多数担任国文教师或级任导师,他们以较多的课时选讲鲁迅、郭沫若、茅盾诸名家的作品,这些进步文学读物,有力启迪了青年学生的思想,对引导他们认识社会,理解人生,寻求革 命的道路具有重要作用;此外,还适当给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启蒙教育。进步教师冒着风险从重庆带来不少“禁书”,这些书籍成为当时珍贵的理论教材,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中国革 命的性质和任务;同时,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推动学生广泛阅读进步书刊,练唱抗战歌曲,排演进步戏剧,学生在活动中普遍受到了教育。至1945年上半年,学校内的进步社团发展如雨后春笋,达到20多个。通过多方面教育,在学校播下了革 命的种子,为后来在学生中发展一批党员打下了基础,许多学生陆续走上了革 命道路。
1944年下半年,国民党军队在湘桂线上大溃败,在渝南中学工作的党员和进步教师,根据 中 共 南方局的指示,以广东东江游击纵队撤回内地的成员为骨干积极筹建川黔抗日游击纵队,准备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并打算在蒋介石溃败迁都四川西昌之际,把国民党军队丢弃的武器弹药以及张轸送给学校自卫和军训的几十支步枪收集起来,带领师生到江津、綦江边界或川黔交界的大山区,发动农民,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全校500多名学生,绝大多数人都表示愿意随学校上山打游击,抗击日寇。后因日军很快投降,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计划才未能付诸实施。
(四)治校严谨,打造名噪巴渝巍巍学府
由于校长李世璋思想开明、治校严谨,教师中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思想进步、教学勤奋;还因为各界捐助学校,收取学费极为低廉,渝南中学吸引了大批綦江、江津和南川的青年学子就读。綦河畔、山坡上,书声琅琅。到1944年秋季,在校生已有高、初中10多个班五六百人,成为名噪巴渝的巍巍学府。
在李世璋与共产党人和进步教师的影响下,后任国民党河南省主 席、第十九兵团司令、陆军中将的张轸也转向到了人民一边,于解放前夕率部2.5万人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轸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1军军长、民革中 央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河南省副省长等职。校长李世璋以及那些曾在学校教学和战斗过的共产党员、进步人士,大多成为新中国各级领导岗位的干部。
抗战胜利后,李世璋因另有任务,辞去了校长之职,由陈翰屏接任。此后,大部分共产党员和进步教师也陆续离开了学校。1946年,渝南中学迁到綦江县城对岸湾滩子。1948年迁到綦江县城北校场坟山坡(今交通路古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綦江区老年病防治医院)。1950年,渝南中学停办,结束了其光辉的历史使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世璋历任中 央人民政 府政务院监委秘书长,监察部副部长,中国国民党革 命委员会中 央副主 席、民革江西省委主任委员,江西省副省长,江西省政协副主 席等职。1983年6月在上海病逝。
(作者为原民革重庆市文社委主任、三级教授 图片由作者提供)
来源:大美綦江https://h5.cqliving.com/info/detail/98815316.html?cid=98815316&f=20&sp=source_shar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綦江乡间的这所中学,中 共 中 央南方局秘密据点

綦江在线免责声明:
1.本论坛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和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2.请尊重网络道德,不发表污言秽语,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和个人隐私。
3.请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发布违法、违规信息,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民事和刑事责任。
4.请遵守论坛规则和版规,不进行刷屏、重复发帖、恶意顶贴、恶意灌水等行为,若有违反,有权予以删除。
5.严禁对本站复制和建立镜像,转载本站原创内容需获得本网站授权,同时需注明出自“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