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2021 发表于 2023-2-15 09:49:40

綦城向东第一铺的青云桥①——俗名淹没了本名


洪水消退后的青云桥    通讯员 莹雪 摄

綦文史爱好者们在青云桥上研讨考证    通讯员 风 摄

文史爱好者在研究青云桥相关捐资记录    通讯员 微风轻轻 摄
在三环高速公路通惠互通附近的通惠河上,有一座貌不起眼的石平桥,河中6柱7孔。桥墩各由3墩巨石叠砌而成,高约3米,长2.5米,宽0.8米。桥面由14墩单重约4吨的条石两两相嵌而成,约长35米,宽1.5米。它阅人无数,却无人关注。
2021年的一个夏日,笔者一行通过它得以轻松过河,静听风生水起竹叶沙沙响。本以为只是寻常路,没想到又是惊喜连连。
百官带头“同结善缘”
在左桥头,有一根长约3米、边长约0.3米的六棱石柱倒覆在层层垒积的沙地上,非常抢眼。文史爱好者们自然不会放过,不约而同围了上去。首先进入眼帘的是竖刻四列文字:
特授四川重庆府綦江县正堂加五级纪录十一次邰,助银一封。
署四川重庆府綦江县正堂加五级纪录十次卫,助银一封。
特授四川重庆府綦江县儒学正堂韩/钱,助银一封。
特授四川重庆府綦江县右堂加三级纪录五次王,助银一封。
……什么意思?
字面理解是这些人分别捐助了一封银子。
笔者一行曾见识过修桥补路众善碑刻若干,发现从古至今大都遵循这样一个排序规律:会首在前,捐款多寡。此六棱碑上“镌碑勒石,以誌不朽”的“乐输姓名”上百,最醒目的是上述76字的名讳,单字规格为3.5厘米见方,是其他众善姓名的两倍以上。想必大有来头!
经查清《綦江县志》卷之六得知,原来,他们都是清道光年间,綦江县衙里的官:
“邰”指邰兆禄,广西桂林举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任知县。
“卫”指卫赓飏,山西赵城(今属洪洞县)举人,道光元年(1821年)六月~九月代理知县。
“韩”指韩兆瑞,眉山丹稜县举人,嘉庆十八年(1813年)六月任教谕。
“钱”指钱维靖,崇宁县(今成都市郫都区西北部及都江堰市、彭州市部分区域)举人,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十二月任训导
“王”指王升,甘肃西宁人,本省将军印房议叙,道光元年(1821年)六月任綦江典史,道光五年(1825年)十二月,卒于官。
这五位县官,他们在綦江的表现,究竟如何呢?
限于史证,笔者只举邰知县说事。据清《綦江县志》多处记载:邰知县于道光三年(1823年)夏调坐西藏。后于道光七年(1827年)十二月回任,道光八年(1828年)八月引见(皇 帝)、道光九年(1829年)三月回任,五月调达县。不但是一位长达四年半的援藏干部,在綦江为官期间也是备极劳心:
一是组织民众抗洪抢险、补修城墙。说的是“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小北门城墙倾圮”的事情。二是将散居五里社仓移贮城内,“民间荒岁愿领,收发听之官府”,堵塞监管漏洞,赞曰“此举有功于民者,大矣”。三是续修济仓五间,用以平价救荒,“春夏粜而秋冬籴,民得实沾其惠,即无蠹役中饱,无奸民滥领耳”,屡为上级褒扬“济仓之设,当时惟綦邑办理最善”。四是新修雁鸣塔,酌增书院章程“开春收录日,给予生童饭食”,营造崇文重教氛围。五是增设额外孤贫9名,体恤黎民。
有他们这些榜样的力量,其他人哪有再捂紧荷包一毛不拔的道理。接下来还有若干人若干钱:砚畬堂陈翠中喜捐钱伍拾千文,何廷彥、郭廷应、王应才、但开龙、税発、赵国铭及余、吴、杜、李、邹、杨、唐、罗等姓善众各捐不等……再次诠释了村看村、户看户,普通群众看干部,只要“綦心”,就能干成“綦事”的道理。
“半疯”奚落自古有之
前述县官名讳下,有“助银一封”的记录。那么,一封银子是多少呢?经查古代钱币单位及换算,得到“一封银子是500两”的规范解释。250两就是半封,谐音“半疯”,因此,民间也渐渐用“二百五”来形容那些傻头傻脑,既不懂事又倔强鲁莽之人。
兰兰等文史爱好者仔细辨识了该六棱碑柱所列的善资记录,发现800人左右的善众,捐款金额从一百文到上千文不等,大多是一百文。但在三百文与二百文之间,却多且只多出二百四十文这一档,涉及善众超过100人,特意回避了“二百五”这一数据。难道只是巧合?笔者一行推测,这应该是古人行事讲究,绝不自冠“二百五”的善资金额选择。
“儒学正堂韩、钱,助银一封。是各助银一封呢?还是共助银一封?”这个提问又引发了新的讨论。文史爱好者云舒、天籁等认为,如果是前者,只需要在上述5名官员名讳下从右到左共刻一行“各助银一封”即可,这样才符合古人题刻节约版面,少费工时的常规考量,比如这根六棱碑柱上题刻的其他善众部分,都是每人姓名竖刻,排成9列后,再在其下横刻“各助钱**文”。而这里是四列下面各刻“助银一封”,显然是教谕韩兆瑞、训导钱维靖共同“助银一封”的意思。
“两人‘共助银一封’,难道不是说他们各捐‘半封’吗?”同行的文史爱好者继续研讨。“他们可是传承儒学的直接官员,难道反而不讲究回避‘半疯’就是‘二百五’的意思,这该怎么解释呢?”文史爱好者微风轻轻、碧云天认为,“两人共一封,也正好回避了‘半疯’的不爽。在实际捐资时两人可能商量好的,一个多出2两,另一个少出2两,这样也解决了‘半疯’的禁忌。”他们进一步研讨认为,“在同榜的其他官员,职位高的县令,职位低的典史,都是‘各助一封’,而韩、钱却是两人合助一封,说明两位家庭经济相对困难一点,也说明当初倡导捐资修桥时并没有设置金额,或被授意要捐好多,纯粹是按自己意愿来。这样量体裁衣,不搞道德绑架的公益,才有可持续性。”
青云古桥俗称“大桥”
只算五名县官四封银子,就有2000两。这么多钱拿来干什么?笔者一行挪了几步,俯身歪头看向碑的另一个侧面,《重修青云桥碑记》又跃进眼帘,原来是块修桥善碑。刚刚走过的这座桥,叫“青云桥”。
“世俗所谓大桥,即古志所载青云桥也,在邑东20里。”经税正华、王维明、柯代秀等10多位当地人告诉我们,此六棱碑柱一侧,属于通惠街道浸水社区六组,地名就叫“大桥坝”。拥有这般诗意名字的“青云桥”,辈辈代代的老百姓都直接喊“大桥”,与碑记俗称相符。
而对于“青云桥”这一雅名,他们却无人知晓。这与綦江大电杆、红绿灯等地名来源一脉相承,加之古时乡民多不识字造成的。比如笔者老家有建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墩上有镇水神兽为“牛”的一座古桥,桥头矗立的四棱碑柱明确记载桥名叫“双寿桥”,河叫“尖茶溪”。而笔者等乡人及祖辈一直听到的、叫出来的,都是“牛角桥”和“团鱼河”。
再查清《綦江县志》卷之五《津梁》篇,笔者找到了一条关于“青云桥”的记录:“在遵里骡子滩上。通云贵孔道。自上渡口至桥坝河,向由河坝行走。近因连年为水冲塌,每遇水涨,辄无路可行。道光十三年(1833年),知县邓仁堃首倡,捐廉改修上面,亲自履踩题额,行人称便。童生罗衡独力募化监修。”经文史爱好者枪的寂寞咨询綦江航道管理处得知,骡子滩在独石沱下游20米处千山美岸河段,时间、地点、人物与刚踩过的这座青云桥都对不上。
笔者继续查阅清《綦江县志》,又找到了多条“大桥”及相关记录:
一是卷之一《舆地全图》中,横山脚下,三角场顺溪流向綦江河中间,绘制有“大桥”地名。
二是卷之二《山川》附录中记载:“邑中形势:前之横山,自巴界圣灯山突起天台山,下回龙场,逾黄荆坡,跌落‘大桥’而止。”
三是卷之五《津梁》中记载:“大桥,在县东二十里。嘉庆十八年(1813年)六月遭水圯。道光元年(1821年),里人倡募复修。”
……以上所列“大桥”的位置、距离及时间等,均与此六棱碑柱《重修青云桥碑记》中所列官员任职时间,以及柯代秀、王维明、税正华等10多位当地人的证实和现状相符。
这足以说明,笔者一行踩上的这座老百姓俗称的“大桥”,就是“青云桥”。只是在道光五年(1825年)编修《綦江县志》时,“任第一分校,采访最多”的陈师孝,恰好就是《重修青云桥碑记》的作者,参与捐修青云桥的教谕韩兆瑞、训导钱维靖、典史王升也分别任县志探访、督办,为什么也只记录了俗名“大桥”,难道只是尊重老百姓的习惯?在道光十五年(1835年)增修县志时,新增时任知县邓仁堃倡捐的又一座“青云桥”时,为什么没有注明以示区别?笔者一行不得而知。(未完待续)
文/特约通讯员 杨友钱原标题:綦城向东第一铺的青云桥①——俗名淹没了本名
来源:重庆綦江网https://www.cqqjnews.cn/qijiang_Department/Department51/2023-02/15/content_4561408.htm

sanyue 发表于 2023-2-15 10:02:17

綦江找工作、招人才,綦江在线招聘网>綦江找新盘、二手房、租房、门面商铺>綦江找二手车、闲置品、綦江本地商家>綦江相亲,綦江本地真实靠谱相亲平台>

罪爱^_^四角恋 发表于 2023-2-15 22:52:17

这桥我熟悉,在通惠高速公路出口下面,是我到外婆家必经之地。

专攻痔疮 发表于 2023-2-16 12:19:12

退休工资拿起研究老祖宗

焱玲 发表于 2023-2-16 12:55:47

罪爱^_^四角恋 发表于 2023-02-15 22:52
这桥我熟悉,在通惠高速公路出口下面,是我到外婆家必经之地。

火麻期吗?

fjh1997717 发表于 2023-2-16 18:11:17

不错

重慶句號 发表于 2023-2-16 18:31:18

{:10_1522:}

喷家老祖 发表于 2023-2-16 22:37:48

再回米 发表于 2023-2-17 06:41:01

罪爱^_^四角恋 发表于 2023-02-15 22:52
这桥我熟悉,在通惠高速公路出口下面,是我到外婆家必经之地。

你们当地人晓它叫得青云桥不?

@幸运草 发表于 2023-2-17 07:00:20

路过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綦城向东第一铺的青云桥①——俗名淹没了本名

綦江在线免责声明:
1.本论坛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和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2.请尊重网络道德,不发表污言秽语,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和个人隐私。
3.请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发布违法、违规信息,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民事和刑事责任。
4.请遵守论坛规则和版规,不进行刷屏、重复发帖、恶意顶贴、恶意灌水等行为,若有违反,有权予以删除。
5.严禁对本站复制和建立镜像,转载本站原创内容需获得本网站授权,同时需注明出自“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