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2021 发表于 2023-2-8 09:25:28

“綦风士气”诞生记④——凤冠风骨传千秋


文史爱好者观瞻“綦风士气”题刻    通讯员 天籁 摄
从历史背景来看,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旧中国经历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列强入侵,割地赔款,民不聊生,农民 起 义 不断,大清帝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王元年等人,虽有忧国忧民、救亡图存之心,但又无法左右国家大局,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聊以“綦风士气”,实质“国风士气”呼吁当局,警醒民众,重振雄风,鼓舞士气,救国救民于危难之中。这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格局,更是一种呐喊!
1月18日、2月1日、2月3日,“綦走发现”栏目连续三期对永城镇凤冠山顶,堪称清代及以前渝南黔北地区单字规格和单幅面积最大,西南地区刻痕最深的摩崖题刻大字“綦风士气”进行了深度解剖。本期将深挖细掘“綦风士气”的精神力量。
题刻的身边战史——罗星书题,古“得胜山”
据《宋史·王光祖传》,南宋全国性地理总著《舆地纪胜》等近1000年前的古文献记载,笔者一行确认,凤冠山因在北宋熙宁年间,平叛南平僚叛乱中的关键战局,而被命名为“得胜山”,这是目前发现的綦江唯一由皇庭命名的山川(详见2021年12月22日、2022年6月22日本报第四版《綦江有座千年“得胜山”》《綦江发现僚人遗迹“得胜山”》)。无独有偶,永城庆江一侧山脚有个对应地名“将军沟”。笔者推测,也是因纪念此次平僚战功而得名。
道光十一年(1831年),清《綦江县志》编辑罗星(字春堂)在今“綦风士气”题刻南向约2.3公里的黄沙坎,书刻“古得胜山”四个摩崖大字,固化了綦江在中原王朝维护民族杂居地区社会稳定大事中的“得胜”历史。题刻参与人之一吴泽棠恰好就是罗星学生,在他撰写的《春堂夫子年谱》中特意提到“旋刻‘古得胜山’四字于壁”,足以说明他知道“得胜山”的来历。
因此,王元年等人在面临前述家国忧患时,不禁联想身边为北宋兵将出其不意,排除万难,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谋略和勇气所折服,希望唤醒更多的有志青年站出来与匪乱、与洋祸作斗争。
题刻的精神内涵——“綦风”激励,铮铮“士气”
不愿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的文史爱好者云舒、墨韵,读着王元年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撰写的《培修凤冠石》一文,突然间发现,对“士”字的介绍,比其它三字多了一句“每一画六七寸(约21厘米)宽”的介绍,且强调“有五寸(约16厘米)深”(其它三字均为“三四寸深”)。从题刻实物也可看出,“士”字确实比另外三字更宽、更深。一般都认为只是“士”字笔画少,力求视觉平衡的书法艺术处理。
查字典可知,“士”在这里泛指做官者或读书人,可推知“士气”一词,在高度概括“上不谄媚,下礼贤士”文人风骨的同时,同样有“军队(团队)斗志”的含义。
文史爱好者碧云天、夏日幽兰进而推测,对“士”字的突出处理,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表达题刻的落脚点——在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的大义中,有知识有文化的,主宰一方的,责任最大,担子最重。
墨韵补充说,“在中国古代,‘士’还是男子的通称。口头常说的‘男人要有男人的样子’,强调的就是男人的责任。当然,现在男女平等,小到家庭团队,大到国家民族,大家都应该以‘士’的标准要求自己。”
夏日幽兰继续分析,“假如‘士’字笔画尺寸与其它三字保持一样,就显得单薄、浅薄。缺少厚重与端庄,型不能立于天地之间,神不能表达题刻的初衷,就不能引发观者的共鸣传播,更不能鞭策、激励世人牢记责任和担当。”
概括起来讲,王元年等人通过由己及人,由家及乡,由乡及县,由县及国的逻辑格局,巧妙运用一词多义,以“綦风”专用词语为载体,再与“士气”组合,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这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古沉淀下来的众志成城、尽诚竭节、光明磊落、急公好义等传统美德和崇高气节,充分表达了綦江人爱家乡、兴綦江,与世界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以奋斗姿态激扬年华,不负时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风清气净的社会环境,共创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
“綦风”与“士气”的组合,还表达了风清气净的社会环境与面对家国忧患时排除万难,勇往无前,战胜一切的高昂士气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辩证哲理。
题刻的教化伟绩——立竿见影,世代传承
笔者记得这样一段话:只会盯着藏在树皮里虫子不放的鸟儿,是不可能飞上云霄的。只有心中装满了山河天地的雄鹰,才能自由地在天地间翱翔!那么,在饱含王元年等先贤心血和智慧的“綦风士气”直接感染下,綦江人有哪些可圈可点的呢?
题刻二代王殿光,于光绪九年(1883年)首任地方主官——贵州毕节知县时,父亲王用维就殷殷垂训其,“尔今为父母官也,吾家小康,无烦禄养,能养志,即养身也”。在这样的谆谆教导下,王殿光“竭力自矢,遇事廉洁”,卸任时,“仅余养廉银八百两,至今毕节中人,犹称道弗置。”光绪廿八年(1902年)任贵州龙泉知县,将横行数年的巨匪巫绍郷、陈松山缉获斩杀,因此惹怒洋教头目,唆使家属控告其“枉杀教民等情”,上峰核查“并无冤抑”后,仍“缠讼不休”,贵州巡抚林绍年为息事宁人,以“胡不与渠和耶”授意,王殿光以“职奉批遵办,并无罪失,何和之可言?大人不顾大局,则职区区一官,又何足惜乎”断然拒绝。面对掌握自己仕途的顶头上司,不但敢于坚持原则说“不”,还痛斥其是非不分。在当时“八国联军入都,朝廷委屈求和”的大环境下,被以“才具平庸、举动粗率”八字勒令罢官。
题刻二代王观光、王缙光(王用明长子、次子),也分别得到时人“为人持重,识大体,邑中有公件必委之,然绝不有私,当事者恒重之”“某城有污吏,专以搜括为能事,公不避权贵,力争获免,以故大吏称公为能,里人歌公之德”的赞评。
题刻二代吴光銮,吴泽棠子。历署贵州八寨、仁怀等县,奏调思南府知府。《思南县志》载盗匪成群时,“精于听断”,先猛而后宽,除暴者三十,安民者万姓,数月而四境清平。任满后民留获准,回乡奔丧离任时仍不忘晓示农工商贾,各安生理。众感其德,赠以“刚正廉明”匾额,竖立的《去思碑》保存完好。在仁怀拓文庙、建试院,筹集课奖,迁建鹿鸣塔仍矗立城郊。
题刻二代吴光奎,吴泽棠胞侄,刘元让学生,同治九年(1870年)举人。清《四川綦江县续志》载,自伍辅祥、伍睿祥兄弟自1851年升任朝廷御史后,30年内没有四川人能担当此职,他是新一位官至御史的四川人。后升刑科掌印给事中,又晋衔三品。留心时局,凡开矿、办铁路、通商贸易等国计民生,必力为陈请,皆获允行。余所弹劾,不避权贵。
题刻三代王国彬,王殿光第四子,“生而颖异,读书目数行下,尤复幼秉庭训,肄力儒学,当时在黔诸先达佥以大器期之。”宣统元年(1909年)己酉制科,举孝廉方正。民国初年兵匪横行时,“父老公举为大保,从此维持桑梓昼夜不惶,乡闾固若金汤,得以安堵。”1923年~1936年,历任重庆青年会、文德女中、华英中学(后更名精益中学)等校国学老师,“不惮烦难,谆谆善导,耿耿忠勤,至老弥笃”。
题刻四代王尊爵,在父母及叔父母均早逝的悲惨童年下,誓不丢书,于1894年戊戌变法后“一举而入邑庠”,考中秀才。后受民族自强思潮影响,成为了綦江鼎力支持实业救国的先驱者,“在城劝工局捐田租六十石,以示提倡工业,邑宰刘隆轩呈请上峰,奖以‘乐善好施’匾额。”
题刻四代王根澄(王元年堂弟王元哲的玄孙),在1927年10月,民国綦江知县晏景云因“上峰派■捐十万元,公呈民疾苦未准,报病去职”时,赋诗“一官归去梦难成,家国艰危百感生……今世哪来除税诏,知公林下总关情”,道尽了乱世黎民苦楚及对体谅民疾清官的怀念和冀盼……
王根澄的兄弟王奇岳和儿子王良(题刻五代),也在凤冠山西坡脚下生长,前者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协助刘少奇在白区工作,后者曾任红四军第三任军长。被    周    恩    来   称赞的黄埔“霍氏三杰”的霍步青、霍锟镛、霍栗如,也是凤冠山东南坡脚的温泉村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在“綦风士气”题刻沐浴下成长,在人生的启蒙阶段,就将“綦风士气”的家国情怀、中华格局根植骨髓之中,引导他们在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后,树立了明确的投身革 命为民谋解放,建立新中国的奋斗目标,在行动上高度自觉,对革 命前途坚定乐观,壮烈牺牲,气吞山河。
与永城相邻的金桥镇(同属永里)人刘子如,在2005年以“重庆巨商、著名企业家、慈善家和爱国知名人士”的历史定位被授予“重庆历史名人”(本籍和客籍各100位),且是其中唯一冠以“慈善家”者,五人冠以“爱国”称谓之一。他于1902年回乡创办青山私立孤儿院时,请王根澄为《校歌》作词。他创办的重庆青年会,也请王国彬任国学教师。可见其一生凝聚的“艰苦创业、慈善奉献、忠心爱国”崇高精神,与“綦风士气”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1940年付梓的新版《永城王氏族谱》开篇收录的《名人题字》,就有中国近代数学奠基人、国民政 府6位部聘教授之一,何鲁手迹“国之本在家”。其《家训》四条排名第一就是“爱国”:良以国为家所集成,先人闾墓之所寄,一己身家性命之所关,子孙食息育哺之所资。使不自爱其国,则邻邦乘隙窥视,国由是亡,种由是灭,沦为奴隶牛马,备受蹂躏屠戮,其惨痛悲苦之状,殆有令人不能相像者……试问国之不存,家于何有?故当以爱国为第一义。举凡恒居之言论行事,悉应以国家为前提。凡有利于国者,当竭力以行;不利于国者,则改之勿惮。总期有贡献于国家,乃安于心。吾族若是,他族亦若是,则国家之治,翘企可待,即爱国所以爱家之道。谚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愿吾族众身体力行之!
撰于1939年夏的《永城王氏宗祠续修宗谱总叙》中“况夫今日强敌侵凌,国将不国,救亡■悔,尽人与有责焉。而家族实为民族之初基,民族又为家族之恊体,无家族则民族无由存,无民族由家族无所附”“家族民族,俱臻困境……让我族众共喻此义,输财力以报国家,服兵役以拯民族”“夫若是,行■吾独立自主之中华民族将巍然立国于亚东。”
以上皆可强烈印证“綦风士气”的家国精神早已成为了永城王氏为代表的綦江人最重要的文化符号。
【笔者手记】“綦风”正,风即正。笔者一行相信,“綦风士气”对先贤们的风骨影响不言而喻。作为今天的綦江人,难道还不如百年前古人的胸怀与格局?还不明白“綦风士气”已经成为“中国精神”的一股重要力量?唯有挺起胸膛,硬起脊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文/特约通讯员 杨友钱原标题:“綦风士气”诞生记④——凤冠风骨传千秋
来源:重庆綦江网https://www.cqqjnews.cn/qijiang_Department/Department51/2023-02/08/content_4561088.htm

sanyue 发表于 2023-2-8 09:40:25

綦江找工作、招人才,綦江在线招聘网>綦江找新盘、二手房、租房、门面商铺>綦江找二手车、闲置品、綦江本地商家>綦江相亲,綦江本地真实靠谱相亲平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綦风士气”诞生记④——凤冠风骨传千秋

綦江在线免责声明:
1.本论坛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和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2.请尊重网络道德,不发表污言秽语,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和个人隐私。
3.请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发布违法、违规信息,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民事和刑事责任。
4.请遵守论坛规则和版规,不进行刷屏、重复发帖、恶意顶贴、恶意灌水等行为,若有违反,有权予以删除。
5.严禁对本站复制和建立镜像,转载本站原创内容需获得本网站授权,同时需注明出自“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