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2021 发表于 2022-11-23 09:54:52

綦江南门古井,引出了一个300多年前的家族移民往事


90岁老人杨正坤在龙洞澣子向笔者讲述杨氏移民故事    特约通讯员 杨友钱 提供

文史爱好者参观新近翻修的南门古井    网友 微风轻轻 摄

《綦邑龙洞澣子弘农杨氏宗谱》相关记载    特约通讯员 杨友钱 翻拍
2022年6月26日,文史爱好者到綦江城区南门巷探寻綦江老城墙的历史记忆,遇到老街坊热情指点,“滩子口下的水井沟旁边,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隔壁小巷的居民楼院坝里,还隐藏有一口废弃的古井,去看一下不嘛?”不曾想,因此引出了一个300多年前的家族移民往事。
入川——无奈的抉择
就在大家围着废墟找古井的过程中,一个声音突然传来,“南门水井沟,是我们入川始祖的第一落业地。”
抬头一看,原来是旁边看热闹的大叔。“有戏!”笔者一听,当即留下这位大叔的联系方式。
大叔名叫杨清培,第二天就给笔者传来了一张照片。照片内容是《綦邑龙洞澣子弘农杨氏宗谱》(以下简称《杨谱》)关于“明阶父子于康熙四年乙巳(1665年)举家迁入綦邑南门水井沟”的记录。杨清培还告诉笔者,打记事起,就经常听他父祖辈讲述那些口口相传的入川故事。
他们是怎么来到綦江的呢?杨明阶原籍“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新街子。清康熙四年(1665年),正值满田金穗沉甸甸的时候,突发暴雨,滔滔山洪瞬间冲毁了稻田,淹进了农房。等水退却,人虽没事,但庄稼全没了,泥房也只剩下正房一间,周围一片狼藉。
风萧萧,雨潇潇,枯树垂泪落叶飘。
今后的生活怎么办?一家人挤在一屋,三个儿子面面相觑。杨明阶虽已暮年,但忆起曾祖父杨秀洪于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起,受明廷军屯移民之役,从山西代州(今忻州市代县)窜山东鲁县(今曲阜市)昌平乡(今尼山镇鲁源村)流落三个春秋,又于明弘治三年(1490年)再逃亡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鹅掌大丘(今桥头镇的南车水库、禾市镇的槎滩陂、螺溪镇的井冈山机场和爵誉村一带),娶妻桂氏生八子,生活才稍得安宁。83年后,祖父杨在明又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迁入湖广旧地,再传两代至己,虽颠沛流离,却顽强生根、繁衍、壮大家族。
到四川去!想到才经战乱焚虐、逐渐稳定的四川地多人少,可以随意插占,几年免科上捐,这个家族,又作出了一次移民决定。
不过,他们还是留了后手。临行时,将带不走的家什锁入唯一的老屋,嘱族人代守,并交待曰:“入蜀后,其地可好则不返,如其不好则必返。”
杨明阶携妻王氏,三子并媳,一共8人先陆后水,历经两月有余,因缘巧合,拐进了綦江河才上岸。作为早期移民,选地插占的空间很大。路过墨斗沱(今江津西湖大桥至青泊场间),本有大量河滩地挽留疲惫的他们,也许是才被水淹心有余悸,稍作憩息后,他们又迈开匆匆的脚步,来到了綦江城外,在南门水井沟择一废弃无主烂屋暂住下来。
落担——碗碎定选择
据杨明阶后裔赶水镇梅子村现年90岁的杨正坤讲述,终究是岁月不饶人,杨明阶夫妻俩在数月风餐露宿后,等待县令换照期间偶感风寒,失去了往日的精悍。三个子媳只好就地求生,照顾病中的父母艰难度日,一晃就是三年。直到双老寿终正寝,葬于南门水井沟后,兄弟合计,另寻良地。此时,长子杨维栋长了个心眼,一看綦邑地域浅薄,以回乡处理产业为由骗得县令的通关文牒,携妻钱氏复转故里,一去不复返。
留下来的次子杨维先和妻蓝氏、三子杨维元和妻张氏于康熙八年(1669年)离开綦江城后,先到了今扶欢坝。还是“湖广怕淹”的原因,看不起水渣地,四人又翻过风门垭(今赶水镇风门村),中午赶到藻渡场吃了干粮,下午循着水源翻上梁子经僚(老)木孔(今梅子村四组、八组交界),再到一个出水洞时,天已擦黑,就地找了三礅火拱石架锅煮晚饭,晚上就钻入旁边旱洞里遮风挡雨躲冷霜。
天一亮,两弟兄就收拾东西,准备继续上路觅沃土。幺弟杨维元在整理米口袋时,搲(音wǎ)米的碗掉了出来,摔在地上,嘭的一声碎成了两半。“衣饭碗都落在这里了,我看就选这塘地住下来算了。”看到幺弟像做错了事的孩子不知所措时,二哥杨维先急忙宽心,“你看,这里有这么大一股水,吃饭种地都够了。山又不高,坡地开阔,不会有老家的山洪那么吓人。周围有昨天要黑时路过的李家沟(今适中村一组)一户人作伴。”
刚捅了娄子的杨维元见二哥没有责备,稳定心绪朝四望,还真如二哥所说,开心地回答:“要得!这搲米碗碎得不早不迟,也许就是在天有灵的父亲给我们两兄弟选的风水宝地呢。”
拓荒——廉价助置业
就这样,两弟兄留了下来,跑到昨天路过的李家沟问询情况。原来,这里叫龙洞澣(方言读gán)子(今梅子村一组杨家湾),虽然多是荒地一片,但已被山那边贵州桐梓的杨姓先行圈占。维先、维元两兄弟引同宗亲谊,以红银八两顶补为业。
八两红银就能买下这一坡地?笔者满腹疑惑翻阅《杨谱》,确实找到了这个记录。继续查证,结果更让人吃惊。根据唐代《日月玄枢论》《龙虎还丹诀》、北宋《浸铜要略》、明时《枣林杂俎》、清朝《读史方舆纪要》等文介绍,红银并不是货币白银,而是由含铜物质炼制而成的胆铜,是古代主要用来铸币的初加工产品。
也就是说,这两兄弟所谓的买地,用的并不是银子,也不是铜钱,最多只是铸钱的铜块。难道《杨谱》记录的是讹传?笔者继续追查,翻阅到四川省委党校孙和平教授发表在2008年第4期《成都大学学报》上的一篇文章《落担与插占:湖广填四川的早期民俗记忆》,文中提到移民初期的原始交换“清初白银一两可购十亩之地”,解开了笔者的疑虑。
既然该地原有主人,又为什么没有完全开荒,也愿意廉价出售呢?笔者想起了曾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创修《桐梓县志》的李晋在《桐梓疆界说》一文中所记:“本朝定鼎,广行招徕,乃独遵差徭十倍于正赋。而桐民避重就轻,因相率迁插于川西等处……夜、娄二里去其十之九……又避远就近,近綦者赴綦,近南者赴南。”原来是相邻的桐梓娄化里杨姓,抓住边界便利条件,钻四川新垦荒地前几年不纳粮摊捐政策的空子,先行将龙洞澣子土地占了再说。
但因明末至清初的战乱,土地荒废了几十年,长满了灌木荆棘,加上劳力不足,难以全部开垦,且官府规定五年后要承担税捐和徭役,遇上有需求土地的,顺势卖掉脱身送个人情。此地原主人也姓杨,所以杨维先、杨维元兄弟套上“一笔难写两个杨,三百年前是一家”的近乎,得以轻松置业。笔者也在潼南双江《杨氏族谱》(民国版)之《玉皎公传》中找到“(杨尚昆太祖杨光基)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来到姬家坝后,询之地为由黔迁蜀之杨氏名仕奇者所籍占,引同宗谊,以廉价购求,果得之,乃徙居于此”的类似记录。
回到本例,龙洞澣子杨氏后人在赴綦邑县衙具领《讨业成粮插牌定界书》后,同样因为各种原因通过赠送、半送半贱卖等方式再次转让地权。《杨谱》中,是这样记载的,“回家途中,闯遇何元仕再三哀求,故分拨菜籽湾(今龙沧村一组何家湾)一股,成粮十二亩与何姓耕管。另有周氏与良举祖有结戚之聘,故将后山田、土一股至大沟为界以作纵奁(嫁妆)成粮十二亩,折价银二十四两,纵价十二两与周之伦、杨氏承受管理。其弟周之德出银十二两,兄弟共同管理,指明树杨窝、梅子山、梧桐沟给周氏二兄弟各输管理”。(未完待续)
文/特约通讯员 杨友钱来源:重庆綦江网https://www.cqqjnews.cn/qijiang_Department/Department51/2022-11/23/content_4556958.htm原标题:虎伤老祖婆 杨氏家族的移民往事(一)

sanyue 发表于 2022-11-23 09:56:30

綦江找工作、招人才,綦江在线招聘网>綦江找新盘、二手房、租房、门面商铺>綦江找二手车、闲置品、綦江本地商家>綦江相亲,綦江本地真实靠谱相亲平台>

独孤求爱 发表于 2022-11-23 10:34:24

杨家人

小青年奋斗 发表于 2022-11-23 11:02:23

历史悠久

传奇在线 发表于 2022-11-23 11:03:07

可以保护起来

和或嗨 发表于 2022-11-23 11:29:20

杨家将

一直存在 发表于 2022-11-23 11:54:59

杨家将

黝黑蜗壳 发表于 2022-11-23 14:14:43

{:10_1522:}

黝黑蜗壳 发表于 2022-11-23 14:15:00

{:10_1474:}

黝黑蜗壳 发表于 2022-11-23 14:15:20

{:10_1474:}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綦江南门古井,引出了一个300多年前的家族移民往事

綦江在线免责声明:
1.本论坛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和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2.请尊重网络道德,不发表污言秽语,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和个人隐私。
3.请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发布违法、违规信息,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民事和刑事责任。
4.请遵守论坛规则和版规,不进行刷屏、重复发帖、恶意顶贴、恶意灌水等行为,若有违反,有权予以删除。
5.严禁对本站复制和建立镜像,转载本站原创内容需获得本网站授权,同时需注明出自“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