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2021 发表于 2022-10-26 09:07:52

渝南黔北曾经的中心——赶水东溪(一)


赶水东溪地区僚人相关地名图示    通讯员 落子 制作

清《四川綦江县续志》谯定赵练士有关记载    特约通讯员 杨友钱 翻拍

藻渡河南平僚遗址    特约通讯员 杨友钱 摄
僚人,曾广泛分布于中国的南方尤其是西南地区。其中位于以綦江南部赶水、东溪为中心的渝南黔北地区一支,以地而名之“南平僚”。今年8月5日至31日,本报第四版《綦走发现》栏目先后以《东溪㑿崖头的僚人真面目》《东溪㑿崖头的两宋遗存》《綦江支流洋渡河或名佯渡河》《溯游藻渡河寻踪僚人迹》《赶水东溪一带僚汉融合的此消彼长》为题,连续5周对东溪、赶水一带的历史往事进行了深度挖掘。本期起,笔者继续参稽前人,撰成系列拙文,以飨读者。
再传弟子,扬雄朱熹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在清《四川綦江县续志》翻到“谯定学《易》于郭曩氐……”的记录,由此追踪查阅《宋史》,其中《谯定传》记载较为详细,“谯定,字天授,涪陵人。少喜学佛,析其理归于儒。后学《易》于郭曩氏,自‘见乃谓之象’一语以入。郭曩氏者,世家南平。”说明谯定曾师从北宋之前就世居今綦江南部赶水东溪一带的郭曩氏。
再据南宋汪藻撰写的编年史书,逐日记载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迄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最后一位皇 帝钦宗之事的《靖康要录》中,侍御史胡舜陟奏请宋钦宗重用谯定时,举荐理由是“受《易》于曩氏郭先生。究极象数,逆知人事,而洞晓诸葛亮八阵法,用兵有必胜之理……乐道潛幽,不求闻达。自非厚礼招之,恐莫能至。”说明郭曩氏就是曩氏郭先生。谯定能享有这样的肯定,学识自然不简单。
学界认为,谯定直接影响了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程朱理学的形成和传播。根据相关文献,笔者了解到谯定在郭曩氏处“毕业”后漂到京师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谋发展,再转投北宋著名的哲学家、理学家、教育家程颐门下,将郭曩氏处的《易》学与程门《易》学有机结合。特别是在程颐贬涪州时,联袂讲《易》于北山之穴(即今涪陵点易洞),遂使“程学”在巴蜀传播。
《谯定传》又载,“定《易》学得之程颐,授之胡宪、刘勉之……”笔者顺藤摸瓜,又在《宋史》中查阅《胡宪传》《刘勉之传》,分别是这样记录的:
“从游者日众,号籍溪先生……初,宪与刘勉之俱隐,后又与刘子翚、朱松交。松将没,属其子熹受学于宪与勉之、子翚。熹自谓从三君子游,而事籍溪先生为久。”
“其友朱松卒,属以后事,且戒其子熹受学。勉之经理其家,而诲熹如子侄。熹之得道,自勉之始。”
也就是说,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是谯定的再传弟子,其师承关系是“(北宋)郭曩氏→谯定→胡宪、刘勉之→朱熹。”
《谯定传》还载,“(郭曩氏)始祖在汉为严君平之师,世传《易》学,盖象数之学也。”说明谯定的老师郭曩氏是《易》学世家,其始祖在西汉时还培养出被班固《汉书》赞颂为“蜀人爱敬,至今称焉”的著名道家学者严君平。而严君平,本名庄遵,因避汉明帝刘庄讳而被《汉书》更名。学界还有这样的认为,后世流传的庄子学说,多半也是严君平(庄遵)和庄周这两个人的思想并流而成。
更耀眼的是,笔者翻阅《汉书》时,在《严君平传》中看到这样一条记录,“扬雄少时从游学,以而仕京师显名,数为朝廷在位贤者称君平德。”原来,严君平还培养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扬雄,其师承关系是“(西汉)郭曩氏→严君平(庄遵)→扬雄。”
综上所述,谯定、严君平能有如此成就,甚至集大成者的扬雄、朱熹,都离不开綦江老师郭曩氏的“基础教育”。
《易》师郭曩,或为僚人根据南宋咸淳六年(1270年)出版,黎靖德编辑的朱熹与其门人对答集录《朱子语录》“涪人谯定受学于二郭(载、子厚——原注),为象学”的记录,以及成书于南宋1208年—1227年间的地理总志《舆地纪胜》中“谯定早师郭载”,南宋程迥的《周易章句外编》中“谯定尝受《易》于郭载”等古文献,判断谯定老师是北宋时期生活在南平(今赶水东溪一带)的郭载。
结合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的考证性质学术专著《困学纪闻》中卷十五《考史》中“谯天授之学,得于蜀曩氏夷族”的记载。与本文引用的《谯定传》中“郭曩氏”,《靖康要录》中“曩氏郭先生”等史志记载的谯定老师名讳相比,“曩氏夷族”少了一个“郭”字。但笔者认为,这三者都指向同一个人——郭载。
夷者,汉唐以后,泛指非汉族,自然包括北宋时期生活在綦江南部的土著南平僚。比如《宋史》的两处相关记载,即夷、僚互用:一是《地理志》(卷八十九志第四十二)载,“播州,乐源郡。大观二年(1108年),南平夷人杨文贵等献其地,建为州……宣和三年(1121年),废为城,隶南平军。”二是《列传》(第九十)载,“孙构……夔州部夷梁承秀、李光吉、王兖导生僚入寇……以其地建南平军。”
因此,笔者认为,同时代、同地区的郭载(郭曩氏,或称曩氏郭先生、曩氏夷族),自然也是僚人无疑。
笔者进一步推测,作为出生《易》学世家的郭载,与上段提及的杨文贵、梁承秀,以及《宋史·蛮夷·渝州蛮》中记载的朝廷委任为铜佛坝巡检的当地土人王才进等,都属于早已高度“汉化”的熟僚一样,不但冠上了汉姓“郭”,本人和外界还将原本歧视性的称呼给予雅化。即曩是僚的音转雅称,郭曩氏、曩氏郭先生就是郭僚氏、僚氏郭先生,甚至郭曩就是仡僚(佬)的谐音雅字。类似的雅化变更不但出现在人名,还有河流、村庄等,比如东溪赶水附近的藻(㑿)渡河、洋(佯)渡河、遥(猺)渡河、赫阁(黑仡)寨、老(僚)木孔等。
至于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冯广宏先生发表在2006年第二期的《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易学在蜀,蜀学在易》等文献因为“伏羲之后,彝族和汉族都继承、发展了《易》学。且到西汉时,汉族《易》学几乎失传,中原学者入蜀学《易》”等史实而推测郭曩氏是四川彝族。笔者认为,这与郭曩氏的僚人说并不矛盾。
根据民族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的《彝族简史》,学界本就有“彝族祖先是古越人或古僚人”的南来说。另据清代水西热卧土目摩史在康熙至雍正年间收集的,自古以来的彝文文史篇章基础上,修订编纂的彝族古代社会百科全书《西南彝志》(原名《哎哺啥额》)中亦有多处“濮变彝”的记载,以及彝族是綦江境内第二大少数民族,与紧邻赶水的石壕等地历史以来就有世居彝族等史实推测,“郭曩氏”如果是彝族,也是先秦时期起就居住在渝南黔北地区的“濮人→僚人→彝人”逐渐演变而来。
据此,笔者进一步推测,严君平和谯定,扬雄和朱熹,这些中国历史上响当当的大贤人,作为郭曩氏的弟子或再传弟子,他们的卓越成就中,或多或少都含有綦江僚人文明成果的影子。
唐赵练士,求学赶水明确有史志记载,今天的赶水、东溪一带,至少在唐代开始,就是渝南黔北人民学习文化的窗口。今遵义地区有记载的最早道人叫赵练士,是唐代绥阳赵里人,据清乾隆年间纂成的贵州《绥阳志》,道光年间编撰的《遵义府志》记载,“赵练士,幼有仙禀,读书綦江之赶水,距家二百余里,朝往暮归。有石重千斤,能挟之而行。殁后屡著灵异。明初赠‘播南显化三抚相公’。土人立祠祀之。祠前遗石犹存。”赵练士来赶水,师从何人呢?目前没有查到任何记载。但他恰好又是一位知名道长,而郭曩氏家族恰好“世传《易》学”。这般如此巧合,笔者大胆推测,赵练士来赶水,与谯定、严君平等一样,都是向郭曩氏家族求学《易》。具体一点,赵练士老师是谯定老师,僚裔郭载的唐代先祖。赵练士和谯定,与庄子的原型之一严君平(本名庄遵)一样,都同出郭曩氏师门。
赵练士为什么只有远赴赶水求学?时为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助理研究员的翁泽红硕士发表于《教育文化论坛》2010年第5期的《贵州古代学校教育从萌芽至初步兴起背景探究》指出“然唐代贵州却未兴学”“北宋时期贵州学校教育处于空白阶段”“南宋时期……播州(遵义)地区开始出现私学、土官学”给出了答案。曾任四川提学道佥事,贵州巡抚,后官至兵部尚书的明代官员郭子章《黔记》也作出了类似结论——“黔之学(官学)始于元代。”根据他们的观点,结合赵练士的求学经历,亦可推论,在两宋及以前,黔北地区殷实人家的有识之士,送有资质的子嗣到赶水、东溪一带接受儒道经学教育,是不二的选择。
(未完待续)文/特约通讯员 杨友钱来源:重庆綦江网https://www.cqqjnews.cn/qijiang_Department/Department51/2022-10/26/content_4555406.htm原标题:渝南黔北曾经的中心——赶水东溪(一)

sanyue 发表于 2022-10-26 09:09:23

綦江找工作、招人才,綦江在线招聘网>綦江找新盘、二手房、租房、门面商铺>綦江找二手车、闲置品、綦江本地商家>綦江相亲,綦江本地真实靠谱相亲平台>

格开朗 发表于 2022-10-26 09:39:58

      赶水、东溪现在也是连接渝南黔北的重要纽带。“东溪古镇”历史底蕴深厚是綦江区第一人口大镇,綦江南部中心镇,区旅游“扛把子”。
      希望綦江南部地区越来越好!

天天大笑 发表于 2022-10-26 19:05:36

https://app.qj023.com/public/emotion/face_068.pnghttps://app.qj023.com/public/emotion/face_068.pnghttps://app.qj023.com/public/emotion/face_068.png

天下无魔 发表于 2022-10-26 19:14:49

綦江的南大门

綦山 发表于 2022-10-27 00:47:09

格开朗 发表于 2022-10-26 09:39
        赶水、东溪现在也是连接渝南黔北的重要纽带。“东溪古镇”历史底蕴深厚是綦江区第一人口大镇,綦江南部中心镇,区旅游“扛把子”。
        希望綦江南部地区越来越好!

一个地区能不能发展起来,要尊重历史、自然,以前綦江曾按綦江自然分布划分过三大区域,一、古南镇(商贸区)二、三江镇(工业区)三、赶水镇(重庆市辐射区)。现在綦江区东一榔头、西一棒 。綦江区要发展难!

再回米 发表于 2022-10-27 07:12:57

綦山 发表于 2022-10-27 00:47
一个地区能不能发展起来,要尊重历史、自然,以前綦江曾按綦江自然分布划分过三大区域,一、古南镇(商贸区)二、三江镇(工业区)三、赶水镇(重庆市辐射区)。现在綦江区东一榔头、西一棒 。綦江区要发展难!

正解

天天大笑 发表于 2022-10-28 20:17:36

https://app.qj023.com/public/emotion/face_jizhi.pnghttps://app.qj023.com/public/emotion/face_jizhi.pnghttps://app.qj023.com/public/emotion/face_jizhi.png

bhhgcx 发表于 2022-11-1 11:26:37

东溪古镇历史上确实繁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渝南黔北曾经的中心——赶水东溪(一)

綦江在线免责声明:
1.本论坛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和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2.请尊重网络道德,不发表污言秽语,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和个人隐私。
3.请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发布违法、违规信息,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民事和刑事责任。
4.请遵守论坛规则和版规,不进行刷屏、重复发帖、恶意顶贴、恶意灌水等行为,若有违反,有权予以删除。
5.严禁对本站复制和建立镜像,转载本站原创内容需获得本网站授权,同时需注明出自“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