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2021 发表于 2022-8-19 09:40:57

从前綦江那些走街串巷“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你还记得多少?

远去的老行当
修钟表

木匠

补锅匠

修钢笔

修鞋匠

篾匠

剃头匠

修秤杆


铁匠
铁匠、篾匠、木匠、剃头匠、补锅匠……
从前那些走街串巷“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你还记得多少?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如今,这些曾经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充满人间烟火味儿的行当,在南州大地逐渐消失或已经消失,他们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和乡土情怀。近日,綦江画家卢真庆用手中的画笔,深情地描绘出了他记忆中的老行当。
铁匠篾匠木匠,匠心永存
俗话说,“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在古时候这三个行业都非常辛苦,尤其是打铁,不论春夏秋冬,铁匠都要守在火炉旁敲敲打打。
打铁是一种原始的锻造工艺,以前綦江的每个乡场都有一个打铁铺。铁铺只是一间简易的棚子,屋子中间放个大火炉,炉边架一风箱。风箱一拉,风进火炉,炉膛内火苗直蹿。将要锻打的铁器放在火炉中烧红,然后移到大铁墩上,由师傅掌主锤,下手握大锤进行锻打。上手经验丰富,右手握小锤,左手握铁钳,在锻打过程中,上手要凭目测不断翻动铁料,反复锻打成形。农家常用的犁、耙、锄、镐、镰等生产工具,家里用的菜刀、锅铲、刨刀、剪刀等生活器件都是从铁匠铺生产出来的。
如今,机械加工厂替代了打铁铺。打铁铺从乡场消失,打铁匠也纷纷改行了,留下的只有书上的文字记录了。
篾匠是指精通竹篾编制的手艺人,以前竹编是农村的热门手艺。在綦江,许多老一代的农村人都会竹篾手艺。把一根完整的竹子劈开,再把它不同的部位做成各种不同的篾条是篾匠的基本功。这个基本功还包括:砍、锯、切、剖、拉、撬、编、织、削、磨等,通过这些工序做出来的竹篾丝条柔韧,极富弹性。
有了竹篾,才能进行下一步编制。篾匠的绝活就在于能通过竹篾粗细、柔韧程度和竹篾颜色深浅,编出不同色泽的图案和形状各异的器具。篾编是一门细致活,篾匠一般都是师带徒学习,要经过多年磨练才能达到精熟的程度。
以前竹编器具在生活中很普遍,也很受欢迎。但塑料制品的出现和运用,让篾编制品几乎被淘汰。不过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曾经被冷落的竹编如今再次受到青睐,还被列入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木匠是一个很古老的行业。传统手艺的木匠师傅常用的工具是斧头、刨子、凿子、锯子、墨斗和鲁班尺等,他们以木头为材料,伸展绳墨,用笔划线,后拿刨子刨平,再用量具测量……一番操作之后,普通的木材在他们手里就能变成精美的家具和工艺品。木匠从事的行业很广泛,他们不仅制作各种家具,还在建筑、装饰、广告等行业发挥着积极作用。
以前,木匠大都是个体户,他们背着工具箱走街串巷,谁家需要制作家具或搭房梁、做门窗,只要请他去做活儿,他就会去,雇主不但要给木匠工钱,还要负责木匠的伙食,甚至是住宿。木匠长年累月在外揽活儿,过着“走四方”的日子,只有逢年过节才回家。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家具店的出现,成品家具更受欢迎,木匠走四方揽活儿的事逐渐成了历史,走街串巷的木匠大都消失在了时光中。
修秤杆修钟表修钢笔,精益求精
秤是传统的度量工具。修秤和制作秤都是师傅的匠心之作。做一杆秤,从挑选木材到刻度上杆,需要十几道工序,要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记者查阅文史资料,修秤杆和制作秤杆的手艺一般都是祖传或师傅带徒弟。做一杆好秤,首先要选上好的柳桉木。这种木料纹理交错,木质坚硬,制作出来的秤不易变形,使用长久。秤杆是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柱状,经过反复刨修、打磨后秤杆才能光滑。经过测量在秤杆上进行垂直标记,用笔画出笔直横线,用圆规进行刻度印刻,将铝丝插入圆孔……秤杆制作工序繁琐,制一杆秤差不多要七八天才能完成。
以前,乡场上都有一家或两家修秤店。随着电子秤的出现和普及,修秤这个行业就逐渐消失了。去年夏天,记者在永新镇老街就看到过一位修秤的老师傅,当时没有特别留意,只是和他聊了几句。前几天再去采访,可惜那家门店已经关门了,修秤师傅也不知去向。
一个小门店铺,一张桌子就是工作台,台面下方是一个小玻璃柜,里面放满了各种各样的零件和表带,台面上还有一些待修的钟表,钟表匠就藏身在这狭小的角落里,全神贯注地修理手中的钟表。这就是钟表铺的景象。以前,钟表铺和钟表摊是城乡日常所见。
在綦区城区的北街,目前还有两家钟表店。记者在永新、打通等的乡场上,也遇见过钟表修理摊。“现在修理钟表的人越来越少了,特别是时钟,现在的时钟大都是电子产品。”在东溪等老乡场流动摆摊修钟表的师傅刘里华说,他在钟表修理行业干了快四十年,见证了这个行业的兴衰。
钢笔是读书人必备的工具之一,消费群体非常大。钢笔从内到外都容易坏,比如,外壳摔破、笔尖摔坏、笔尖分叉等。作为书写的必需品,笔坏了都得修好才能再用,于是就有了修钢笔的人。以前几乎每所学校附近都有一两家修钢笔的门店,生意都很好。
“自从有了自来水笔,就很少有人修钢笔了,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修钢笔这个行业基本上就垮了。”在綦江百步梯门店修了十多年钢笔的周万林说,随着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加、钢笔产品增多、钢笔价格越来越惠民,人们的钢笔坏后宁愿换新也不修,修钢笔的就越来越少了。“我都二十多年没有修过钢笔了,这个行业已经消失了”。
记者手记磨菜刀、磨剪子,剃头匠、补锅匠、钟表匠、修鞋匠,爆米花、弹棉花、吹糖画、扎灯笼……俗话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每个时代都有与之相适应的行业,这些行业在给人们带来生产生活方便的同时,也在时代发展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迹,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见证。传统手工艺从泥土中来,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和人间烟火。传统手工艺人的坚守和传承,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浓浓的乡音乡情。感谢画家卢真庆用画笔为我们再现了如此生动的乡情。
文/记者 张学成    钢笔画作品/作者 卢真庆来源:重庆綦江网https://www.cqqjnews.cn/qijiang_Department/Department51/2022-08/19/content_4551669.htm

sanyue 发表于 2022-8-19 09:42:45

綦江找工作、招人才,綦江在线招聘网>綦江找新盘、二手房、租房、门面商铺>綦江找二手车、闲置品、綦江本地商家>綦江征婚交友,本地真实靠谱相亲平台>

猪狗不如 发表于 2022-8-19 09:56:52

还有地下打滚那种

核桃湾生产队 发表于 2022-8-19 10:33:01

打锣鼓的叫XX匠!https://app.qj023.com/public/emotion/face_043.png

天下无魔 发表于 2022-8-19 10:55:46

都成为了历史的尘埃

天天大笑 发表于 2022-8-19 19:01:51

哈哈哈

你是我的呼唤 发表于 2022-8-19 20:05:25

有情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前綦江那些走街串巷“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你还记得多少?

綦江在线免责声明:
1.本论坛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和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2.请尊重网络道德,不发表污言秽语,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和个人隐私。
3.请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发布违法、违规信息,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民事和刑事责任。
4.请遵守论坛规则和版规,不进行刷屏、重复发帖、恶意顶贴、恶意灌水等行为,若有违反,有权予以删除。
5.严禁对本站复制和建立镜像,转载本站原创内容需获得本网站授权,同时需注明出自“綦江在线( www.qj023.com)” 。